“适性”教育 解锁人才培养无限可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王芳芳

    日前,荷塘区景炎初级中学初三学子王子康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引起全城热议。

    近年来,荷塘区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少年班输送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成绩傲然的背后,是荷塘区教育局“坚定不移抓双减,旗帜鲜明提质量”,施行“适性”教育的必然结果。

    厚植“适性”成长沃土

    构建人才成长环境

    近年来,荷塘区依托“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四大校园文化节日,厚植“适性”成长沃土,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凸显个性发展,及时发现、选鉴、培育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人文底蕴深、艺术气息浓、运动活力足和科学精神强的人才成长环境。

    2023年荷塘区中小学科技节上,区教育局邀请行内专家进行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并开展系列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幅幅奇思妙想的科幻作品,一个个创意无限的自制小发明,一项项有趣的实用科学实践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共有468份学生作品在科技节中获奖,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让拔尖科创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华。

    设置“适性”多元课程

    满足人才发展需求

    多元化的课程,则为学生打开一扇多彩的窗户。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荷塘局教育局引导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兴趣和特长,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其他课程为辅的“适性”课程体系。其中,景炎初级中学构建的“一核三体”课程体系业已成熟,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各有侧重。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重视人文素养的熏陶,打破学段界限、学科壁垒,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区已有1个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1个省级科学教育实验校,3个市级科学实践基地校,16个市级艺术后备人才基地。各校紧跟国家需求,结合课后服务、校本课程等灵活开设算法与编程、数学建模、科技创新、人文艺术、特色体育和学科竞赛等拓展性或挑战性的“适性”多元课程,培育人才关键能力和创新素养。

    打造“适性”课改课堂

    解锁人才无限可能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为此,荷塘区以“四位一体·四教联动”教研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和评价改革,打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终身发展”的“适性”课改课堂,树立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课改典型。

    如景弘中学“一三六”课改模式、景炎初级中学“生本课堂”、十九中“4+X”课堂教学模式、红旗路小学“阳光课堂”、八达小学的“学共体”等,适性而教,突出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解锁拔尖创新人才未来的无限可能。

    今年1月,荷塘区荣获“株洲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

    如今,从荷塘走出去的一批学子已在国内外前沿领域崭露头角,成绩斐然。比如“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主要完成人钟翰森,为景弘初级中学2007级学生。还有25米手枪速射世界冠军刘扬攀、CBA首届选秀状元方君磊、湖南省首届魔方大赛冠军陈铭豪、影视明星沈楠等,都是从荷塘“适性”教育沃土孕育而出,凭借自身拔尖创新能力,迈向行业新高地。

    荷塘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路径,夯实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基础,为学生发展提供所需的成长环境、培养载体、个性需求和共育合力,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挖掘学生个性优势和创新潜能,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领军预备人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