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荷塘区如何整治“城市牛皮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荷塘区茨菇塘街道六〇一社区曾组织的“城市牛皮癣”铲除行动。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花花绿绿的小广告“撕裂”了原本稳定的城市底色。铲了贴,贴了铲……不少地方“城市牛皮癣”整治陷入无限死循环。

    能否走出这种“怪圈”?去年3月开始,荷塘区把整治“城市牛皮癣”上升到全区高度,经过1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整治“城市牛皮癣”可复制、可推广的“打法”。相关条例也进入立法关键环节,对乱贴者的惩戒也将有法可依。

    难在哪? 管理空白地带

    城市是有颜色的,关乎城市的调性与内涵。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固有的颜色正在发生变化。

    连日来,记者在城区多个背街小巷发现,不少墙体被任意喷涂,有的被贴上了不干胶,有的则用油漆、油墨涂写,成了红一块黑一块的“花猫脸”,张贴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涉嫌违法犯罪信息危害社会的,如“办证刻章”“快速贷款”“代取公积金”“代开发票”等,均存在很大的欺骗性质;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比如房屋租赁、电器维修、疏通下水道、家政服务等。

    “城市牛皮癣”难就难在背街小巷和开放式、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因为无人管理,这给了人可乘之机。“城市牛皮癣”成本低、收益高、易逃脱且难以抓捕。小广告的制作成本无非就是纸张和印刷,而纸张的价格又不高,大量印刷更是价格低廉,张贴费用也不贵。小投入、大回报,巨大的经济利益让有些人“伸手”。

    “里子”的治理难点、矛盾逐步叠加,如何因地制宜、因情策地管好一地,成为城市基层治理协同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何治? “化敌为友”

    作为荷塘区去年基层治理的一个课题,去年3月,荷塘区开始探索“城市牛皮癣”长效解决之道。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荷塘区选取了几个社区开展试点,其中辖区茨菇塘街道六〇一社区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共赢之路。

    经过前期摸排,六〇一社区居委会掌握了一批张贴“城市牛皮癣”的商家,并邀请他们集中座谈交流,“化敌为友”;再通过筛选辖区资质手续齐全、价格公道、技术娴熟的小广告商家,涵盖管道疏通、开锁换锁、家电维修等生活方方面面,组建一支“家门口”的便民维修服务队,并在小区各个服务栏公布服务队的信息及联系,以更实惠、更安全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服务队化身志愿队,为困难群众提供低偿或免费服务,实现商户收获订单、居民享受便利、政府节约成本。

    六〇一社区整治“城市牛皮癣”的经验,获得大家一致赞誉,也引来其他社区学习效仿。荷塘区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居委会组建的“野享帮”团队,成员包括修锁、通下水道、水电维修等专业师傅,既解决了居民生活燃眉之急,也从源头减少了城市“牛皮癣”的数量。

    能否长效? 相关条例进入立法关键阶段

    “城市牛皮癣”不仅是一个城市治理问题,也在学术探讨范畴内。在学术期刊网络平台——知网输入关键字“城市牛皮癣”,可供查阅的学术论文不下200篇,最早可以查阅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2001年,北京市某期刊发表文章《“城市牛皮癣”清除的没有贴的快》。2009年8月,深圳一媒体刊发名为《专家吁立法整治深圳城市牛皮癣最高罚十万》的报道。如今,10多年过去,“城市牛皮癣”的治理,仍是“顽疾”。无论是何种规模的城市,居民苦“城市牛皮癣”久矣。

    荷塘区委宣传部、区委办、政府办等组成了一个联合督查组,从区级层面推进“城市牛皮癣”的整治。在两周一次的调度会,讲评对各基层单位小区和背街小巷的“城市牛皮癣”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我们以整治城市‘牛皮癣’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落地、落细。”

    经过1年多的时间,荷塘区以“小切口”探索解决城市治理中的一个“老大难”。

    不过,荷塘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反弹也时有发生,离杜绝“城市牛皮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3月,《株洲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入立法关键环节,对老旧小区等管理空白地带的不文明行为提出惩戒手段,相信株洲的“城市牛皮癣”将越来越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