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欧阳瑞丰、市职教协会会长杨宋虎带队来到四川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该院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 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谢明建
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过去一年来,株洲市职业教育协会(产教融合联盟)(以下简称市职教协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下好、下活职业教育“一盘棋”,帮助上万名职校学生种下人生目标的优质种子,积极履行团结、联系、服务的桥梁纽带职能,为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添砖加瓦,贡献职教力量。
聚能“双师”力量
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去年12月,“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落下帷幕,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谢俊威大师工作室”参与指导推选的4位学生选手经过激烈角逐,捧起奖杯。
“如果不是工作室老师的鼓励,我坚持不到最后。”赛后,参赛学生小蕾(化名)热泪盈眶。原来,在紧张的备赛过程中,因压力过大,她曾萌生退赛的想法。
“为了给我们鼓劲打气,老师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邹毅、全国技术能手张利好、中国中车劳动模范刘辉到工作室和我们交流。”小蕾说,技能大师们告诉他们如何训练以及调整心态,让大家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最终战胜怯懦,尝到成功的滋味。
其实,这只是“双师工作室”的一个缩影。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将“双师工作室”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考核评估制度,在人员配备、项目申报、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激励。目前该校有16个市级职业教育大师和名师工作室,去年共组织培训1.1万人次,参与课程改革和技术创新300余项,每个工作室都成了学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示范教研室,企业技术攻关的生力军。
“去年,经校企双方联合申报、严格申报资料会审、专家现场考核评估,最终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分别授予第五批共22个工作室为市级职业教育大师和名师工作室。”市职教协会会长杨宋虎介绍,通过技能大师进校园、职教名师进企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此外,协会会同市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财政局、总工会、工商联和职教园管理办等部门,积极对接校企双方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工作内容,加强日常服务管理,规范年度考核评估,努力提升工作绩效。
目前,全市有“双师工作室”85个,其中名师工作室57个,大师工作室28个,成员778人,高级职称就有323人。其中,湖南铁道职院、湖南铁科职院、湖南中医药高专等单位对“双师工作室”建设十分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促进了校企资源共享,产教深度融合。经年度考核评比,全市有25个市级职业教育“双师工作室”为2023年度优秀工作室,其中刘亮辉、李军、邓元山、吴端华、文照辉、陶燕、粟慧龙等同志领衔的工作室,连续几年获评优秀。
据统计,2023年度“双师工作室”共举办各类培训、讲座6217场次,培训师生、员工5.1万余人次;指导3413人次参加市以上各类技能竞赛,有538人次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543项,有101项获国家奖励;申报国家专利263项,其中170项获批,出版专著151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2亿元。
画好“同心圆”
助推职教事业新发展
去年11月,2023年株洲市技能大师走基层进校园首场报告会在湖南航空技师学院举行。罗淑芬、吴乐明、肖乾亮、吴端华、文照辉等5位来自株洲先进制造业的技能大师,分享了自身学习、工作、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
报告会上,该院数控专业教师罗淑芬,6年前还是学院的一名学生。经勤学苦练,她于2022年夺得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金牌,在去年9月份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赛项中夺得铜牌。她引用比尔·盖茨在分享事业成功经验时说的一句话:“我的成功在于我的选择。”
来自中国航发南方宇航公司的吴乐明,1999年从技校毕业分配到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在机修车间从事铣工岗位。2006年晋升为铣工高级技师,2012年被评为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首席技能专家、2013年评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特级技能专家,2019年被评为“中国航发技能大师”。截至今年8月份,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另外还有3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
为切实发挥职业教育讲师团作用,提升讲师团授课水平,市职教协会组织开展了第三次职业教育讲师团教学课件评比,13个教学专业组共提交了98个教学课件参评,经组织专家评审,评定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5个、优秀奖24个。
同时,各职业院校积极支持教学专业组和专业讲师开展培训授课,调整充实讲师力量,完善培训授课内容,提升教学专业水平。13个教学专业组全年共举行培训讲座90多场,吸引1.8万多人次参加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组为中国航发、南方宇航、五凌电力等10多家在株企业进行了员工特种安全、技能提升和车工钳工等24个专业的培训。心理课专业组采取线上讲座与线下预约,为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家庭亲子教育、关怀留守儿童和老人等服务,受益者达1.3万人次。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专业组借助校内“国际共享实训基地”等资源平台,面向中车株机、株洲电信等企业,长期开展员工技能提升、岗前和学徒制培训,形成了紧密的合作机制。
聚焦产业、社区学院
跑出产教融合“加速度”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化产教融合。依托产业链建专业链,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产教融合的核心。
组建8个产业学院、50余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上亿元……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跑出产教融合“加速度”。
去年3月,株洲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在湖南铁科职院揭牌成立,目标瞄准打造“小巨人”系统化专业化培育“株洲模式”,树立产教融合新典范。
该产业学院以“产业+人才”为核心、“产业+平台”为基座、“产业+数据”为源泉、“产业+培训”为内容,为株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订单班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支持、项目孵化、技能人才提升培训和等级认定、创新创业辅导等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让校企合作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市职教协会会同教育、工信、人社、民政、职教园管理办等部门积极引导各院校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重点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产业学院,主动对接街道社区联合建立社区学院。
湖南铁道职院会同中车株机,积极服务“三高四新”和“制造名城”战略,主动对接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硬质新材料、北斗规模应用、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教融汇六大产业,深度参与株洲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株洲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为我市“3+3+2”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人才和技术支撑。
湖南化工职院与兴隆化工联合建设的无机硅化物产业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了8项新产品攻关研发,校企联合共建无机硅化物工程技术中心,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成功进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行列。
湖南中医药高专美泉社区学院将学校特色专业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指导社区种植50亩中药材和近千亩苗木、果树,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他职业院校均将产业学院、社区学院作为推进校企、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整合自身优质资源,服务企业发展和社区居民,受到企业与社区的好评。
去年,我市新增产业学院3所,社区学院2所。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与本市县区政府、工业园区、和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18所,社区学院13所。
据悉,18所产业学院共举办培训班406次,培训企业员工1.5万人次,组织职业院校师生6730人到园区企业实习实训,联合开展科研项目106项,开发院校课程教材65本;13所社区学院共举办培训班281次,社区居民有5.54万人次参加学习培训。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带动更多学生技能成才
去年5月,市职教协会会同市教育局、工信局、人社局、总工会、文旅广体局、科技局、工商联、团市委、市职教园管理办和九郎山集团等,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株洲“职教杯”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湖南化工职院举行。大赛分高职和中职两个组进行,经过各职业院校组织初赛和决赛,全市有14所职业院校选拔出28支代表队共180名学生参加决赛。
经过现场专家评委评审,湖南化工职院学生聂华珍《赋能乡村振兴,黄桃精酿啤酒》,湖南航空技师学院学生阳杰《精耕绿色工业,打造机加“生态水”》分别荣获高、中职组一等奖。
在第七届株洲“职教杯”职业院校教师技能“数字化教学能力”大赛中,全市24所职业院校93人参加决赛。湖南铁道职院钱晓彤、谢缓娣老师荣获高职组一等奖,湖南商业技师学院李娜、戴梦洁、周婷老师荣获中职组一等奖。
去年,各职业院校共承办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51场次,选派师生192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0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11人次获省级奖励。
“开展职业教育竞赛活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对于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杨宋虎表示,通过参与各种技能大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及职业素养,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引领带动更多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