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国
《人民日报》昨天刊发的头版头条报道《湖南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中,以中车株洲所研制的智能轨道电车为例,点赞湖南“自主创新,催生产业新动能”。这款“跑在马路上的火车”作为湖南乃至中国自主创新、高端制造的代表作,被外界与媒体频频提及,其持续创新的追求,堪称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
智能轨道电车以胶轮取代钢轮,利用“虚拟轨道循迹与跟随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导向。2017年6月,智能轨道电车在湖南株洲实现全球首发,吸引了世界目光。这种颠覆性技术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企业科研人员的异想天开。
2011年5月,中车株洲所集合各单元的创新力量与资源,在中车系率先成立研究院。几乎同时,研究院启动相关情报分析,进行智能轨道电车研发。这是技术领域的“无人区”,从概念形成,到开展实验,到最终变成产品,创新的艰辛可想而知。
多年前,笔者到中车株洲所采访,研究院领导介绍,投入智能轨道电车研发的技术人员,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有些甚至是工作时间才一两年的“菜鸟”。结果就是这些年轻人“脑洞大开”,刮起创新的青春风暴,干成了一项世界首创。公司总工程师、时任研究院院长冯江华说:“以前是别人干什么,我们跟着干什么。智轨项目研制成功后,我们更有信心,别人没干过,我们也能干。我们的技术研发人才,成为被社会、被别人紧盯的富矿。”
新兴技术与产品问世,前瞻是关键。保持旺盛生命力,唯有不断创新。智能轨道电车问世后,持续创新的步伐未曾停歇。
2019年,在四川宜宾开通首条商业运营线。2023年9月,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亮相马来西亚,智能轨道电车开启“国际化”之路。今年4月2日,全新智轨电车亮相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走进欧洲市场。
前几天,湖南省政府与中国中车集团举行工作会谈。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称赞中国中车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翘楚,株洲是集团区域企业布局最多、核心人才数量最多、资产总量最多、改革创新亮点最多的城市。湖南正积极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希望中国中车助力更多湖南制造驶向世界“轨道”。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中国中车将持续加大在湘投资力度,强化协作创新,在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共同拓展海内外市场,助推湖南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深化央企与地方合作,株洲的优势产业将信心更足,加速驶向世界“轨道”。
技术创新,是中车株洲所的看家本领、起家资本,支撑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勤修内功,厚植优势,是涵养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日前,在中车株洲所第四届科技节上,宣布成立电力电子创新实验室,随后发布人才招募令,面向全球招募电力电子创新实验室主任,不仅给出了百万年薪的承诺,还留有涨薪空间,可以按照应聘者能力进行市场化定薪。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
一个企业,发现机会、技术积累、突破市场、领军行业,有固定的周期,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对创新保持足够的耐心。资本过后,没有技术支撑,就相当于裸泳,只剩一地鸡毛。无论是面对当下的市场竞争,还是眺望远方的星辰大海,唯有创新和梦想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