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国
“亲爱的,你想我了吗?”假网恋、真约会,见面就是买买买……“酒托”“茶托”“饭托”不稀奇,此番又有“玩托”骗局曝出。近日,株洲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玩托”诈骗案,抓获组织者、“键盘手”“玩托女”在内的嫌疑人21名,涉案金额高达100万余元。
团伙作案反侦查意识强。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团伙分工明确,有专门负责聊天的“键盘手”、负责酒水推销的“服务员”、和网友见面的“托儿”、保障“托儿”安全的“保安员”以及负责放哨的“信息员”。这些不法分子通常以交友、约会、相亲甚至发生一夜情等各种名目诱骗客人到餐厅、茶室、咖啡厅、美容院、KTV、酒吧或者密室逃脱等特定娱乐消费场所购物、消费。经营者通过抬高或者虚构消费金额,采用诱骗、欺诈、恐吓、威胁或者暴力等手段索取客人钱财。为逃避刑罚,犯罪团伙甚至还会对目标对象的消费金额进行控制,使得单起的报案很难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这也给警方的打击带来一定难度。
受害人不太愿意配合调查。警方表示,应该还有更多的被害人,但部分人并不太愿意配合调查。一个是顾及颜面;第二个是怕影响自身工作;第三个跟“托儿”约会的,有部分是有家室的,并没有选择报案。事实上,所谓的“托儿”骗局,绝不是孤立存在。一些人执迷于“托儿”们所提供的情感幻想,另一些人则指望“托儿”所带来的客源财源。置之于这种大背景下,“托儿”屡禁不绝,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而令人尴尬的是,面对“托儿”的不断进化,无论个人维权还是公共执法,都显得力不从心。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凡此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托儿”的追责。此前,一些地方司法机关以诈骗罪对“酒托”定罪论处,一度取得很好的威慑效果。但就整体而言,这类判例终究还是太少。
治理“托儿”骗局,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制裁,无疑至关重要。而在此之外,谁执法谁普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特定消费市场、情感需求和社交文化之下的复合产物,“托儿”骗局注定还会存在很长时间。根治这一顽疾,更需要多方合作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