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哲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去使用它、去珍视它、去传递它。】
有人说,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但有些人却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重启。他们选择在生命走到尽头时,用捐献器官这种安静而温柔的方式,以生命接力生命,将大爱留在人间,这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美”的馈赠。向他们致敬!
市红十字会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市累计注册登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000余人,成功实现器官捐献250例、组织捐献177例、遗体捐献117例,挽救750名器官衰竭患者生命,并使得345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其实,捐献器官的新闻屡见不鲜。原株洲市卫生局局长、88岁老人杨道成,2023年因病去世,家属遵照其遗愿将遗体捐赠给医学院。这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留下了最后的“生命馈赠”。天元区的李先生曾是南部战区某部一名飞行员。患病期间,他决定捐献遗体器官,并在去世后捐献出了遗体和眼角膜,两位眼疾患者重获光明,遗体则被用于医学教育事业……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按照世俗的观点,死者为大,最为讲究“入土为安”,这是对死者的尊重。遗体捐献,则是要从逝者遗体上摘取器官用以救治他人,这与传统观念相背离。
站在客观的角度,人总有一死,或自然分解,或化为灰烬。为何不能换一种思考方式?当一个生命衰竭之时,如果能将器官捐献,便能使他人有机会重获新生,这又何尝不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方式。
在株洲,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就坐落在福寿山庄陵园,捐献者家属可在这里追思遗体捐献逝世亲属。
向这些器官捐献者致以最崇高敬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去使用它、去珍视它、去传递它。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激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不忘对他人的关爱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