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株”文化交流小使者一起制作“蒿子粑粑”。 记者/孙晓静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贺淼
3月28日,春和景明。市二中附属第三(南洲)小学(以下简称市二中附三小)的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
上午9时许,身穿红蓝白三色校服的香港循道学校五年级学生卢康童和她新结交的株洲好朋友王若馨,漫步在校园中。“你看,我们的校服颜色好像。”卢康童指着彼此的校服,两个小姑娘立马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走了。
身后,和她们一样,还有另外31组“港”“株”小伙伴。当天,来自香港循道学校的代表团(32名学生、4位教师)到市二中附三小交流访学,开启两地合作办学新篇章。
“我没想到,株洲的小学这么漂亮”
这场特殊的缘分,还要回溯至去年。
去年6月,在教育部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推进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号召下,株洲市二中与香港循道中学缔结姊妹学校。自此,双方开展了互访,成效显著,反响热烈,两校也种下了深厚友谊的“种子”。
“我没想到,株洲的小学这么漂亮。”循道学校六年级学生程尹姿说,校园里宽阔的塑胶操场、走道里色彩斑斓的图画、高大上的绘本馆等,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各种特色功能室,更让她感叹“这里的小学生很幸福。”
“我了解到株洲是座制造名城,有很多先进的发明。”来自香港的六年级学生黄柏希对科技类很感兴趣,他说自己在这所以科技特色闻名的株洲小学里,找到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蒿子粑粑,好恰”
为了让香港姊妹学校的师生深入了解株洲教育特色,体验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活动,市二中附三小的32名文化交流小使者带着各自的香港小伙伴,走进了攀岩、音乐游戏、智慧书法、数学游戏、美食课堂等课程,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非遗传承工作坊”活动。
在国画和书法课堂里,两校学生手拿毛笔,墨水在纸上跳舞;在陶艺课堂里,大家一起开心地玩泥巴,塑造出一个个可爱的动物造型;在“非遗传承工作坊”中,同学们手拿剪刀,指尖魔法变出一幅幅美丽的剪纸;未来飞行员社团和攀岩课也备受男生青睐。
在劳动课堂,来自香港的小学生们第一次亲手制作了特色美食“蒿子粑粑”。从配料到混合再到成型和煎制,部分香港小学生全程参与。
“蒿子粑粑,好恰!”看着墨绿色的饼状物体,香港学生小李拿起放进嘴里,尝到味道的他睁大双眼,几口就把一个粑粑吞进肚,还不忘竖起大拇指,用刚学的株洲话称赞。
来自香港循道学校的负责人也忙得不亦乐乎,他用手机记录着这所小学的美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所小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32对小伙伴成文化交流使者
当天,32组小伙伴结对成为“港”“株”文化交流小使者,他们结伴上台,收到了红彤彤的证书。两所学校也互赠具有学校特色的纪念品。
“我们已经交换了联系方式,希望下次他能到我们学校来。”香港学生小欧搭着小伙伴郭梓扬的肩膀兴奋地说。
该校五年级学生平梓霖表示,通过此次访学,了解了更多株洲的历史,也交到新的好朋友,下次如果好朋友去香港,自己也会热情地招待她。
市二中附三小五年级1901班曹欣怡代表全体学生热烈欢迎香港伙伴的到来。她表示此次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她和同学们将热情地当好小主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市二中附三小校长王毓表示,双方将在增进相互了解的同时,深入探讨如何推动两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渌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岚表示,渌口区一直致力于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全球公民意识。此次香港姊妹学校来访交流活动能进一步增进全区学校与香港循道学校姊妹情谊,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