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德勒·罗伯特工作照。 通讯员供图
编者按
创新驱动根本在人才,人才发展是最优先的发展。
株洲产业的兴盛也离不开“外来人才”的付出。这里,不仅有行业顶尖院士扎根,“三尖人才”涌入,更有不少外国专家常年驻扎于此,也因他们的坚守,一个个项目研发最终实现成果转化与落地投产。
2022年,18名外国高端人才被认定为株洲市高层次人才。这些外国人才可享受居留许可便利、住房便利、医疗便利、社保服务等优惠政策服务,株洲此举开了全省先河。
这些外国专家,为“制造名城”带来了什么,人与城之间为何相互吸引?在“创新成果转化年”,市科技局和株洲日报社携手推出“外国专家在株洲”专栏,让我们走近了解身旁的外国专家。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黄平芬 贺莹
3月20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参与中国发展 促进交流合作》,聚焦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报道了中车株机焊接总监、奥地利籍技术专家盖德勒·罗伯特等外国专家的事迹。
文章讲述了他与中国结缘,加入中车株机,参与并见证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发展进步的故事。
“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3月26日,盖德勒·罗伯特告诉市科技局负责人,获奖的第一时间,他便与远在家乡奥地利的亲朋好友分享了这一喜讯。
“创新与活力,是吸引我的关键因素”
盖德勒·罗伯特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焊接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2001年至今,他先后在北京、长春和株洲等地工作,20余年的时光,早已变成“中国通”,也参与并见证了这些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发展进步。
“2015年,我加入中车株机时,公司主要依靠传统焊接工艺。如今,我们已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焊接车间之一,全面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盖德勒表示,焊接技术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焊接质量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安全。焊接工艺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中国轨道交通铝合金车体焊接只能使用进口高性能铝合金焊丝。2019年,盖德勒·罗伯特带领团队开展高性能铝合金焊丝国产化研发。经过一年半的调研、试验、选型与改进,首批国产化高性能铝合金焊丝于2020年底成功运用。
“只有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各种挑战。这里注重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展现出了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盖德勒·罗伯特说,公司的创新与活力,是吸引他的关键因素。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盖德勒·罗伯特说,近年来,包括中车株机在内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积极“走出去”,产品出口到德国、塞尔维亚、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助力当地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他为行业的蓬勃发展感到高兴。
“尤其是看到团队参与研制的轨道交通装备,陆续被其他国家引进并使用,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他希望,这些项目能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
对于轨道交通产业人才为何心向田心,他说仅以中车株机生产基地的规模和产能,就超过欧美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和产能的总和。相关产业链400余家企业汇聚于此,所有配件和物料都可以快速获得,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这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发展塑造了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工作之余,盖德勒·罗伯特喜欢骑着自行车,在株洲城区四处逛逛。
“株洲干净整洁,骑行在路上,让人心情特别放松,这里的人也友好,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盖德勒·罗伯特说,公司经常为外籍员工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中文学习、参观历史古迹等,中国同事也非常友善,时常到了周末,会约他一起喝茶、品尝美食。
不仅如此,市科技局还多次组织“中外友谊桥”活动,让他们学习中国书法等,极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活动。
“我现在越来越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他说,中国启用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华工作生活指引》等,进一步方便了外国友人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株洲也陆续推出多项外籍人才政策,时间的沉淀,也令人产生了归属感。
盖德勒·罗伯特说,未来他会继续留在中国,留在这里,潜心于研发创新工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