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株洲玻璃厂的职工医院改造成株洲智成养老院。 记者/俞强年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李支国 通讯员/彭航 刘道泉) 3月27日上午,石峰区响田西路旁,暖和的阳光洒进一座红色墙体的院子,一群老人在医护人员陪伴下晨练,传来阵阵欢笑声。眼前的这个院子,是原株洲玻璃厂的职工医院,工厂改制搬迁后闲置了八年,通过数智化平台“资产超市”运作,如今改造成医养结合的株洲智成养老院。
88岁的李月英,18岁进入株洲玻璃厂工作,在厂里干到退休,见证了这个院子的变迁。她说,株洲玻璃厂曾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玻璃生产基地,辉煌期有六千多名职工,后来工厂破产改制,被旗滨集团收购。2014年,旗滨玻璃搬迁到醴陵市,职工医院就此闲置。
转机出现在去年。按照国务院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工作要求,去年6月,株洲市国投集团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全省首家“资产超市”,由国投恒通公司负责运营,将市直机关、平台公司等单位的国有资产和中介、个人等市场资产集中整合入驻、统一包装推介,每项资产的基本信息、权属情况、现场图片等通过数智化公布,让投资人实现“掌上选资产”。
“我当时逛‘资产超市’,发现这个院子背靠石峰公园,环境清幽,闹中取静,非常适合养老。”株洲智成养老院院长胡银发介绍,他们迅速与国投恒通公司对接协商,最终将这个院子租下来,投入两千多万元改造,设置了260个床位。去年12月,改造一新的养老院运营,目前接纳60多名老人。
李月英成为这家养老院首批入住者之一。“这里留下了我一辈子的回忆,看到它荒废了这么多年,当时心里不是滋味。如今它以新的面貌起死回生,我很欣慰。”李月英说。
厂医院变身养老院,变的不仅是环境。经有关部门评估,这个院子的资产价值由少到多,由原来的1400万元变为现在的2800万元;政府资产收益从无到有,通过签订15年租赁合同,租金收入超一千万元,还解决了近百人就业;产业布局从点到面,有效带动石峰区银发产业发展。
“资产超市”上线以来,已入驻27家国有企业、35家经营主体企业的资产,覆盖房地产、制造、能源等10余个行业领域,收录株洲市域各类资产超800宗,资产规模超60亿元。国投恒通公司营销策划部负责人霍罡介绍:“通过这个平台运作,原株洲玻璃厂医院、电焊厂办公楼、株洲工艺大楼等资产成功盘活,盘活存量资产超八千万元。”
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株洲“资产超市”“土地超市”等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国有“三资”盘活入库收入37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