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蕴含深远战略考量和重大现实意义。作为长株潭都市圈重要一极的株洲,科技创新底蕴深厚、资源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比较优势明显。
一要唱好研发“双城计”。都市圈是共赢,不是排他。经济超发达地区,无不把合体突围当做增长密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既是长沙发展的长远之计、战略之举、现实之需,更是株洲“厂所结合”生态进化,产业和创新能级飞跃,具有特别重大的机遇。株洲要学习京津、成渝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与长沙形成“1+1>2”的创新效应,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突破、中试基地建设上加强科研合作,支持株洲本土企业到长沙抢滩布局,深度对接联系长沙高校的科研资源,组建研发团队和平台,建好一批孵化器、加速器,推动长沙研发成果在株洲转化,株洲技术创新问题用长沙资源解决,吸引更多在长沙成长的创新创业团队到株洲发展,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要发挥“厂所结合”优势。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以制造厂+研究所的“厂所结合”科研生产实践,是株洲先进制造业不断刷新高度的重要“基因密码”,也是株洲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裂变出发展新方向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扩增“厂所结合”创新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株机、株所、331厂、608所等大平台优势,扭住算力、数据、算法等关键攻坚突破,抓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等建设,加快推进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高标准打造工业软件产业高地,支持陶瓷研究所做强“四中心一基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支持重点企业“揭榜挂帅”、承担国省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和“从1到N的升级”。
三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着力点,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催化剂。企业是新技术需求的最先捕获者和最终应用者,要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将“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的主战场交给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政府部门全力以赴搭好台,帮助人才团队搭建所需的应用场景以及和资本要素对接,解决资金和市场难题,推进创新科技成果“能转”“会转”“敢转”“愿转”,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同时推进部市共建、市校联动,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推进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引育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关键支撑。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