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树爷爷”死亡 如何不让悲剧重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六百岁“树爷爷”之殇。 漫画/左骏

    杨凌凌

    【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

    3月6日,石峰区城发时代新城小区,有市民发现当地一棵古银杏树残存的部分已经破损不堪,变成一堆烂木头。这棵树龄超过600年的古树,在市区的古树中“年龄最大”,2012年时还曾挂过果。

    看完报道后,感触良多。12年前,这棵银杏树第一次面临“拆迁”,作为媒体从业者的我,有幸参与了保护古树的系列报道。忆往昔,通过走访当地居民、主管部门,经多部门协商,这棵“树爷爷”最终留在了原地。但好景不长,最终这棵古树还是因受建筑废水废料污染,根系被破坏,走向了生命尽头。

    事实上,城市开发和古树名木保护相融合这个课题并不简单,那么,该如何平衡矛盾呢?

    近年来,各地严格落实古树名木养护责任,持续强化监管执法,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株洲,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过程中,不乏一些建设项目与古树名木“不期而遇”的故事。

    比如,2023年11月,为保护珍贵树木,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坝址在原定方案的基础上南移约300米,工程预算增加5亿元。

    除了这棵大树,在新华路上,也有这样被保留下来的“霸道”大树,它们成为城市发展及爱绿护绿、城市保护的见证。这些,都是寻求一种平衡的表现。

    为一棵树让一条路,值吗?

    古树历经沧桑,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兼具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古树让路,保护的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在传承和保护一段历史记忆。当然,“让”的代价会增加经济成本,但很多时候判断“该”与“不该”,不能仅仅用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礼让”大自然,表面看是“吃了亏”,实则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锚定的是生态与发展共赢目标。相信“礼让”大自然一定会成为每一座城、每一个人的自觉习惯,不让600岁“树爷爷”死亡的悲剧重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