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邓伟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分别接受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采访,就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谈思考和打算。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李东林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采访时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形成通用底层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精准结合,赋能更多行业。“通过轨道交通多年沉淀,算法、器件和材料构成了我们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就是能量变换技术,这种技术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出了风电、光伏逆变器、储能和新型电力系统等。”李东林说。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对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李东林建议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进一步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促进新型“人工智能+制造业”典型示范项目不断涌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国两会期间,李东林还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建议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碳排放管控监控力度,发挥国家级重大工程示范引领作用。“在无人区或生态薄弱地区,鼓励、支持和引导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构建新能源电力能源供给体系。”李东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