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让孩子享有快乐的童年。】
“我们必须将课间十分钟归还给孩子们。”针对荒诞的“厕所社交”现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实际上,在去年10月份,“课间圈养”“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相关话题就曾引发全国讨论。当时,多家媒体呼吁、各地教育局纷纷表态,明确要求:“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可以说,让孩子享有快乐的童年,破除“课间圈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一些地方、中小学也作出积极改变。
小半年过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依旧成为关注热点。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在更大范围内,孩子依然没能在课间走出教室,“课间圈养”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课间圈养”现象始终不能全面彻底打破。归根结底,还是学校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安全责任枷锁。在“安全压倒一切”的思维指引下,学生一旦在课间十分钟因嬉闹玩耍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基本上难逃责任。
调研显示,在427件中小学责任纠纷案件中,被诉学校因未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被判决承担侵权责任的比例达89.23%。这样的环境下,有几个学校校长和老师敢打破“课间圈养”?
因此,要让“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真正变成现实,让孩子在课间可以自由地走出教室,让说说笑笑、跑跑跳跳、打打闹闹重新成为课间十分钟的常态,关键是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全力打消学校和老师的后顾之忧。
首先,要用法律厘清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边界,确立合理的责任分摊机制和认定机制。其次,要完善校园安全防护设施和措施,降低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风险,让校园安全事故成为“极小概率事件”。最后,也要积极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在学校磕磕碰碰难免,不能“因噎废食”以安全为由要求学校压缩课间时间。如此,各方形成合力,既让学生有了更多休息、社交时间,又守护好了青少年安全。即使辛苦点,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