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沈杰 贺莹
3月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会议在中国动力谷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全省各市州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分市场等负责人齐聚“制造名城”,进行了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总结及技术合同登记业务实操培训。
这场会议,为何选择在株洲召开?会上,株洲市科技局作为典型代表发言,交流学习时,亮出的“成绩单”,也足够有说服力。
2023年,我市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取得实效,位列“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2位,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7%,连续5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年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467份,登记合同成交额394亿元,均居全省第二。湖南省“百强高企”前十株洲占据六席,前三均为株洲企业。
这场会议,不仅是复盘与总结,更是深挖“痛点”与转化“难点”,指出不足与改进方向。加快成果转化的进度与技术市场的力度,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也成为株洲与兄弟市州的共同奋进目标。
眼下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株洲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这场会议,也吹响了“创新成果转化年”的行动“集结号”。
驶入成果转化“快车道”
遥看北京,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再到这次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指导发展实践。
当“高质量发展”同“新质生产力”这一对概念碰撞在一起,注定会迸发出火花。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让成果转化的“变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工作会议上,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省厅在《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将成果转化提效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部署。
不仅如此,在省委提出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十个紧盯”中就有紧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和“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问题突出等瓶颈制约。
那么,这场会议结束后,又给株洲成果转化工作带来了那些启发?市科技局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力,努力驶入成果转化的“快车道”,发掘新质生产力。
日益完善成果转化体系
早在“创新成果转化年”之前,我市就开始搭建了系列政策体系。从深入实施《株洲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到连续出台《促进龙头企业科技成果裂变孵化实施方案》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靠拢。仅2023年,我市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孵化裂变科技型企业33家。
好政策还要能执行,才能落到实处。
今年,我市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分管副市长主要抓,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将成果转化列为市“三个高地”指挥部重要工作内容。眼下,我市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裂变攻坚行动方案》,实施分片包干服务县市区机制,深入开展成果转化裂变行动。
“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光是解决问题,而是要建立行而有效的解决机制。”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有了体系的支撑,转化过程中才能少遇“坎坷”。
不断加强成果供给能力
要加快项目转化速度,就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聚焦全市“3+3+2”现代产业体系中“卡脖子”“卡链”“断链”环节,他们开展进口替代技术与产品的调研分析,组织策划国省重大科技项目,2023年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74亿元。2024年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株洲牵头3项,深度参与1项。
此次会议上,省科技金融服务株洲分中心授牌,对我市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大有益处。
“去年,株洲累计备案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过16亿元。推进‘仟里马’‘梧桐树’‘起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有效运行,累计投资项目11个,带动企业在株投资56.85亿元。”市科技局负责人说,成果转化的前提是项目研发顺利进行,就需要研发资金的保证。一方面,他们要运用考核等措施推动我市加强科技金融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效率融合。另一方面,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学习湘江新区贷款企业库扩容试点做法,丰富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探索。
在产学研合作上,我市与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深化战略合作,开创全省先例;与中国科技开发院共建“创新孵化基地”,引入中科蓝海、柳鑫实业等130多个项目;市科技局负责人说,《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即将落地,他们正持续加大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大、中科院、钢研院等重点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促成一批科技成果到株转化;探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开展战略合作。
持续优化成果转化生态
厂所协同的创新优势,是株洲的独特底蕴。
“时下,我们更要将优势扩大,积极引导和推动大厂大所整合资源,围绕产业链组织技术攻关、开展成果转化、孵化裂变科技型企业。”该负责人介绍,此前,中车株机、中车株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多次承担国省重大科技项目,时代新材联合上下游企业成功组建创新联合体,中航发集团带动孵化出南方宇航、高精传动等9家创新型企业。
不仅如此,更要促进技术合同交易。企业进行技术合同登记后,就可以进行加计扣除,产生了研发费用,进而助力申请科企高企等。通过这个纽带,送科技创新的理念上门、送科技服务的人才上门、送科技攻关的技术上门,精准收集企业需求和市场技术态势。近两年,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30%,认定的技术经纪人达209人。
做优“双创”大赛品牌。
去年,株洲承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轨道交通专业赛与省首届北斗应用领域创新创业大赛,发掘出一批优质项目,发现一批优秀人才,促成一批成果落地株洲。在“双创赛道”累积了一定的经验,要持续做优大赛品牌,以赛为媒,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的入驻。将我市科技要素聚集的优势切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努力将株洲打造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