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岭 往事并不如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钟鼓岭夜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钟鼓岭农贸市场

    ▲夏夜,钟鼓岭热闹的夜市

    欧阳光宇

    钟鼓岭在株洲家喻户晓,其得名源于明清时期,斯时此地尚是荒岭,岭北有座古寺,晨钟暮鼓响彻荒岭,故得其名。现在的钟鼓岭是个社区,株洲的社区不胜枚举,为何钟鼓岭的名气在众多社区中独占鳌头呢?

    下过围棋的人知道,下围棋落子有“金角银边”之说,钟鼓岭地处株洲市中心的东南,既占金角又占银边,之所以这么有名,是因为钟鼓岭街区的商贸,汇成了株洲中心商圈的顶流。

    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株洲最先试水市场经济的地方,不是南大门,不是徐家桥,而是钟鼓岭。钟鼓岭开挂式的摊贩、集市、自由贸易,成为南大门、徐家桥等集市的“学长”。尤其是南大门,最开始深受钟鼓岭的影响,依样学样的摸索中,走出了服饰贸易市场的路子。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小堂哥刚成年不久,从农村只身来到株洲,借住在城北的姐姐、姐夫家。当时他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说株洲是个包容的城市,尤以钟鼓岭为最。小堂哥为了在株洲立足,每天从城市最北端的株冶,骑单车到市中心钟鼓岭,随季节批发水果等食品,然后再用单车载着这些货物,骑到城北的湘天桥贩卖——夏天卖西瓜,冬天将红薯自己烤制了,卖烤红薯,又将各类肉制品加工卤制,卖卤味,总之啥好卖他就贩啥卖啥,钟鼓岭帮小堂哥度过了他最艰难的岁月。由此为起点,小堂哥一步一步在株洲成家置业。钟鼓岭包容了许多像我小堂哥这样年轻的农民,为他们提供做生意的平台,让他们从0到1逐步积累,直至完全融入株洲这座城市。

    我认识钟鼓岭,至少比我小堂哥要早十年,那时我七八岁的样子。从钟鼓岭街的北口往南走,一直走出去,面前便是车站路,车站路东便是株洲火车站,往西临江的是当时的株洲市一医院,我妈在市一医院工作,所以我妈经常带我穿过钟鼓岭这条街。儿时印象中的钟鼓岭,有村庄集市的乡土味道,官方语言称农贸市场,市民俗称就是菜市场。我在这里相继看过瞎子讨钱,哑巴卖刀。

    瞎子是位微胖的妇女,旁边还带着两三个小孩,她伤心地哭着,这时过路的行人,全都变成了热心肠,踊跃地给她钱,她一边哭,一边把钱装进口袋。见此情景时,我还是位无是非判断的小孩,单纯地看着,我妈也拿出一些钱给她,然后一边走一边跟我说:这样的人最是可怜,眼睛看不见,还带着小孩。听我妈这么一说,我立马明白,大家给她钱是对的。那时的人们都不藏奸,也不会怀疑这事是真是假。

    约莫大了两岁后,我又在这儿看到过哑巴卖刀。只见那哑巴一副跟你急的样子,他说不出话来,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的刀有多棒,便急着用刀斩粗铁丝,他总那么个卖劲的样子,比大声吆喝还要感染人,我妈又被打动了,买了哑巴的刀。不过事后听我妈念叨说,那刀的质量不咋的。估计是哑巴用肢体语言描述,夸大了刀的强度。

    钟鼓岭集市一开始虽然带着村庄的乡土气,但与乡村赶集那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其关联的路和周边环绕的资源得天独厚,东连人民路,南连车站路,西连建设南路,北连新华西路,在株洲河西未开发前,这四条路都是株洲主干道,钟鼓岭的交通格局远非乡村集市可比。

    钟鼓岭隔着人民路可以与株洲火车站称兄道弟,其东端当时是株洲市委第二招待所。二招(第二招待所的简称,下同)的肉包子,好得令钟鼓岭周边小孩梦里都流口水;二招的防空洞,常年四季可以吓唬小孩,孩子们一进防空洞就提心吊胆,经常吓得半死出来,比现在的密室逃脱刺激多了。再加上其北端东面是铁路一小,无形中便成了我们孩子的乐园,做细伢子的时候,最乐意到钟鼓岭来玩了。

    与钟鼓岭西北端隔着十字路口相望的兄弟单位,大的就有好几家,湘江百货大楼(现株百)、市邮局、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市委第一招待所、市彩印厂、市二轻局、日报社、市科协;南面隔马路是株洲市青年照相馆和影剧院;西端那会儿是一个大的国营菜店,往北又是湘江饭店,这使钟鼓岭市场一出世就热闹非凡,四面的“靠山”很足,虽然始于草根市场,集结河西坐轮渡(当时株洲一桥尚未修建)过来的农民挑担在此卖菜,但钟鼓岭的基础使其不限于土气,而是兼收并蓄地做成了闹市中的大市场。

    上世纪80年代,钟鼓岭“挑灯夜战”,率先打造“夜经济”的名片。夜幕降临,钟鼓岭灯火通明,卖嗍螺、小龙虾、麻辣烫、臭豆腐等夜宵的摊位满街都是,热度飙升一直持续到今天,当年在钟鼓岭经营夜宵摊的,不但有农民、工人,还有机关干部、退伍军人和高校毕业生,这条街上聚集着改革开放初期全民皆商的氛围。

    钟鼓岭那些出入口,用“三头六臂”来比喻,似乎还不够,得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行。你不但可以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入钟鼓岭,还可以找到N多巷口出入。

    本世纪头十年,钟鼓岭还有两件大事值得记录:一是2003年株洲书城整体搬迁至钟鼓岭,扩大了这条街的经营范围——原来,钟鼓岭卖农副食品,卖生鲜、熟食、小吃,也经营刻章子、补锅子、修伞、修鞋子等五花八门的行当,但一个书城的整体入驻,算是改写了钟鼓岭的一部分历史;在2009年,钟鼓岭作为株洲最老最大的农贸市场关闭搬迁,经营户被分流到满江红和丰园农贸市场,钟鼓岭被定位为商业步行街,实现了整条街的升级换代。

    钟鼓岭市场一出世就不缺人流量,热闹程度之高,从早年到如今不减分毫,这里是株洲烟火气最浓的地方,积攒了无数株洲人并不如烟的钟鼓岭往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