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水,我那遥远的乡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段立新

    在2015年之前的茶陵县行政区划地图上,你可以找到一个名叫“潞水”的乡镇。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镇,它位于露岭山系东南一侧,轮廓近似一个变形的大问号。这个镇下辖12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全镇人口为32000余人。以辖区居民使用的方言而论,这个镇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片区:一是潞水方言区,涵盖下坊、首团、田土、元王、大台、农元、太元、双关八个行政村,在茶陵人的意识里,这里是地域意义上的“潞水”;二是清水方言区,涵盖龙溪、庙市、庙坪、碣石四个行政村。

    2015年11月,茶陵县完成了以乡镇撤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在这一次行政区划调整中,潞水镇清水方言区龙溪、庙市、庙坪三个行政村并入思聪街道,碣石和潞水方言区八个行政村与原腰陂镇合并组成腰潞镇。自此,作为行政区域里的地名“潞水”已不复存在,而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时期成长于斯的外乡游子而言,“潞水”这个名字仍是时常会渗入梦中的乡愁。

    文献里的潞水

    时间上溯到淳熙十三年(1186年)。这一年正月,历史学家、《路史》的作者、江西吉安人罗泌远赴湖南茶陵考察炎帝神农氏史迹。他在《路史》中记载了潞水之行的考察结果:

    “参卢之封茶陵露水乡,有露水山,予访炎陵,稽其始封,字亦作‘路’。盖商周间衍于河东北尔。”

    潞水因为境内的潞水河而得名,潞水河发源于露岭,最初叫“露水”,后来,雅化为“潞水”。作为地域名称,潞水像潞水河一样,也经历了由“露水”雅化为“潞水”的过程。罗泌所说的“露水山”“露水乡”便是潞水人所说的露岭、茶陵人所说的潞水。罗泌说,远在商周时期,炎帝参卢的部分后裔由山西潞城南迁到湖南境内,定居在茶陵潞水,潞水境内以露岭为中心的地方是他最初的封地。潞水是炎帝南迁之后的始封之地与定居之地,这是古代文献关于潞水的最早记载。

    在潞水,你可以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炎帝去世后,潞水人按照他的遗言,将他安葬在露岭附近的天堂山。因为墓穴所在地风水不佳,潞水人便把他移葬到炎陵县的鹿原陂,于是,鹿原陂有了炎帝陵,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炎帝陵。

    炎陵县始建于嘉定四年(1211年),最初叫酃县。乾隆版《酃县志》记载了上面这个故事:“茶陵睦乡有潞水兆,相传帝先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今潞水尚有古坑,土人犹呼为天子冢云。”

    太台市往事

    清代,潞水的泰元墟与盘陂墟、腰陂墟、同乐墟、仁和墟、锵口墟、湖口墟、东山墟并称茶陵八大乡村集市。在潞水当地人的叙述中,泰元墟叫“太台市”。翻阅《潞水乡志》,我们能看到有关太台市的记载:太台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最初,这个集市设在巷口。约在嘉庆年间,再从巷口改迁到人形岭。

    老辈人说起太台市的时候,言语之中带着一份骄傲:这是连通永游大道露岭路段的起始地,是湘赣两地南来北往的商人、旅客沿永游大道远行的必经之地——往东,连接腰陂、七地、火田、高陇、秩堂几个乡镇,直达江西莲花、永新;往西、经攸县凉江直达攸县县城,直通醴陵、长株潭地区,乃至更远的北方县市。

    颜家大屋、陈家杂货铺、郭家、项家药铺是太台市上有名的店铺;潞水的生铁与家用铁器、石灰,碣石的生姜,攸县人的茶叶、箩筐、山货,腰陂人的仔猪,七地人的竹器、木器是太台市有名的货物;赶集的日子一到,这些货物码放在店铺里,摆放在街道两旁的空地上、屋檐下,随你选购,只等你拿着钱叫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适应乡村集市扩容改建的需要,潞水的集市由太台市搬迁到乡政府所在地竹子山,这是潞水的新集市。至此,曾经兴盛了一百多年的太台市逐渐淡出潞水人的记忆,悄然易名为“老街上”。

    矿区风云

    在茶陵,潞水以矿产资源多而闻名,已发现并且开采过的有煤矿、铁矿、石灰石、磁铁矿、铅锌矿、金矿。储量大、品质好、开采时间久的是煤矿、铁矿和石灰石。

    潞水的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中部的煤炭岭——龙山岭一线至露岭山区西南端,集中在下坊片煤炭岭、红水陇、龙山岭,上方片露岭山区杨柳仙、灯盏园、竹嘴湖。露岭山区的煤矿因地质条件差,矿洞易塌方,煤炭含硫量高,不适用于生活用煤,或者地下水位高,煤层埋藏深,不易开采,至今还没有正式开采。下坊片的煤炭含硫量低,燃烧充分且无烟无臭,发热量高,颇受用户欢迎,茶陵境内有“潞水煤炭”的品牌美誉。

    潞水民间开采煤矿,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1958年10月,茶陵县实行区社合一制,当时,潞水属东风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在煤炭岭开办“腰潞煤矿”,俗称“公社煤矿”。东风人民公社析分为潞水、腰陂、七地三个公社之后,“公社煤矿”划归腰陂公社经营开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首团、田土、下坊、元王几个大队先后开办队办煤矿,作为一种“副业”,与农业生产并行不悖,互为补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煤炭经营体制改革,属于社队企业的煤矿转由私人承包,经营到本世纪初才陆续停产。

    潞水的铁矿一部分分布在露岭周围的蚂蚁坑、牛角垅、老虎垅山中。一部分分布在龙山岭——晓洞——君子山——马古岭、龙家冲——枫洞里——上王江、杨梅垭——油屋里——谭家山等地带。从嘉靖四年版《茶陵州志》来看,早在明代,潞水民间就开始开采铁矿,冶炼“狗脑铁”,在堆上、渣滓塘、炉前湾、铁炉冲等地留下了厚厚的炉渣。1915年,潞水人朱喜芳、刘玉香、朱卓球、朱长英等人先后在竹子山、李家里等地开办铁厂,利用土炉冶炼生铁。由此掀起了潞水民间建厂炼铁的第一个热潮。这其中比较有名的铁厂有民生坊铁厂、竹子山铁厂、小泥坑铁厂。这些铁厂生产的铁块在供应县内之余,还远销衡阳城乡。从1989年开始,潞水民间再一次兴起了投资办厂炼铁热潮,这股热潮到上世纪末才消退。

    潞水铁矿储量大。“民国”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湖南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来潞水实地勘查,得出“铁矿面积颇大,储量丰富,品质甚佳”的结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214队勘定,探明潞水铁矿的总储量为1750万吨。1970年,湖南省委开发湘东地区铁矿,在潞水双关、竹子山、丝荷塘组建了湘东铁矿潞水矿区。潞水矿区建成投产后,设计年产铁矿20万吨,到1990年实际年开采量为280万吨,到这一年为止,按当时的条件,能开采的铁矿基本上已经采完。由于这个原因,湘东铁矿及潞水矿区于本世纪初解体。

    创新之路

    秋天,收获的季节。

    越过一座小山,汽车来到潞水下坊片。车窗外,稻田像平铺的地毯,随着目光渐次铺开。白瓷砖墙、红门窗与或红或蓝的琉璃瓦构成的房屋,与绿树、菜园、山村小道、行人在地毯上组合成一个个村庄,静静地散落在田野上、山脚下。在村庄稻田之间,车轮下的公路是一条直线,将窗外的稻田、村庄分隔成高低、宽窄不同的两部分,左边部分依偎在山脚下,随着山势弯曲屈伸,分布在这里的村庄统属一个行政村,叫潞理村。与之相对的是睦兴村,这是一个开阔、地势起伏分明的自然村。

    深秋时节,偌大一个潞理村,从田家湾到元枧,五华里之长的稻田里,一望都是收获后的香芋田。远望对面睦兴村,山头岭垴,新挖的泥土成垄成畦,“垄”上“畦”上,成行成片的树苗或高或低,像佩戴在山头的绿丝带,这是正处挂果盛期的油茶林。

    潞水一度以开采加工煤矿、铁矿、石灰石而名闻茶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矿产开采矿产加工,潞水人发家致富,因为这缘故,潞水曾经是茶陵境内的富裕乡镇。

    矿产资源枯竭之后,潞水随之步入后矿山时期。通过外出打工,不少潞水人重新就业。潞理村人用合作社种植香芋的方式,睦兴村人用农户承包山林种植油茶的方式,在打工之外闯出了一条发展经济、振兴乡村的新路子。

    这是一条创新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