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探灯惊艳巨洲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黄星

    2月24日,攸县春联街道巨洲村,一年一度的探灯闹元宵如期上演。

    探灯,是巨洲村的特色民俗,相传有600多年历史,是市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灯,主要是百姓探春和期冀来年,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平安。

    在巨洲村,探灯都是村民自己制作,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中间加上一根木棍,组成一个“T”字形的架子,木棍的下方是尖的,以便插入地下。木板的两端扎灯笼,内置蜡烛,游灯时用手高举长木棒。探灯灯盏数量也有讲究,加头灯一共101盏。

    等到暮色四合时,巨洲村探灯正式点燃。走在队伍最前头的灯叫“头灯”,“头灯”的外形像一条鱼,一般两盏,比一般的探灯高出一米的样子,火光呈淡蓝色。头灯讲究火势要兴旺,火旺是个好兆头,印证了攸县时令谚语中的“大年三十晚上的肉,正月十五晚上的火”。火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薪火相传。

    探灯到来前,各家各户早早在家门口摆放好祭酒等待,一边向探灯来的方向张望,一边燃香烛、烧纸钱、燃放孔明灯,等探灯队伍经过时,赶紧燃放烟花爆竹迎接。

    此时,只见天空烟火绽放,地上人声欢笑,堪称村落的狂欢节。在这样的夜晚,村里百灯相连,井然有序,男女老幼结伴紧随,“探灯”游行完毕,大家将探灯集中在福主庙前,灯笼围成一个大圆圈,人们欢聚一堂,大人小孩载歌载舞送年迎春。

    探灯是巨洲人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巨洲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凝聚着巨洲人坚定的信念,正是这永恒不熄的灯火,才使得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传承至今。

    一盏盏璀璨的火龙灯,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点亮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