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有底气正当防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齐卫国

    电影《第二十条》正在热映,这是一部值得被大家看见的电影,因为它会让你去思考,法律是什么,公平和正义又是什么。该影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有关“正当防卫”的内容为主线,将近年来正当防卫问题引发的社会性讨论搬上荧幕。虽然看似在记录一个案件、讲述一个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司法理念的转变。影片故事的意义值得株洲政法系统好好学习。

    “沉睡”的第二十条“醒了”。立法者与执法者敢于自我破题。“你觉得这些都对吗?”这是影片中,王永强案主办检察官吕玲玲在与韩明争论案件时发出的质问。电影里的三个故事都指向了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现实生活中,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司法惯性的影响,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全面的适用。类似的案件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一直是司法机关长期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我们常常面临选择正确的事情所带来的代价。这个代价可能是时间、精力、金钱,甚至是生命。公交司机为了满足女儿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在最后一次上访途中因车祸身亡;郝秀萍饱含绝望的泪水拒绝韩明伸出的手,以跳楼来为丈夫讨公道。以生命为代价,只为唤醒沉睡的第二十条,尽管这种改变的过程充满了艰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为代价而放弃正确的事情。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它不能被不法行为所侵犯和动摇。从刑法第二十条立法精神到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盼: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影片故事中的三起案件呈现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会带来关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伤害的探讨。全片寓教于乐,不拿样子,不摆姿势,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第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

    法律存在的意义,就该具备希望。在现实中,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些年不遗余力对基层办案进行督导,从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真实案例中可以看到,沉睡的第二十条已经逐渐被唤醒。“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这些台词深刻地揭示了法律工作的责任和意义。在法律工作中,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命运和人生,强调了法律人性化的重要性的作用。

    《第二十条》聚焦于“法与情”,电影人以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推动了法治社会建设,推动着社会改良,用笑和泪的故事,诉说着我国法律条文不断完善、司法理念逐渐健全的历程。在这条追求公平和正义的道路上,充满了无数勇敢向前的牺牲者。《第二十条》已经给出了答案:“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刑法第二十条将成为正当防卫、见义勇为者“该出手时就出手”最强大的法律保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