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衣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贺有德

    年关渐近,年味渐浓。

    都说“小孩子盼过年”,其实,过年,不止在小孩子心里是大事,在大人心里更是大事。忙活了一整年,是时候喜庆喜庆、热闹热闹了。

    城里乡下,都在忙年。杀年猪,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为着过热闹年。这热闹中,买过年衣服也是大事,马虎不得,城里乡下,男女老少,成群涌进服装城,在花花绿绿的服装世界里转晕头看花眼也在所不惜,看中了爱上了买下了才心花怒放打道回府。

    那年头买过年衣服,也难也不难。说难,是因为那时候过苦日子,买新衣服,得花大钱,花得有点心痛,但再心痛也得买,脸上还是堆着笑,过年了高兴;说不难,那年头穿着要求不高,衣服价格也不贵,关键是新,色彩、样式大人说了算,买回来就穿,似乎什么衣服都好看。那年头的衣物,不中看却中用,质量可靠,爱惜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是传说,而是现实,甚至不止这么三个三年,穿十多年也不少见。到第二年又要去买过年衣服了,去年买的还是很新——因为平时舍不得穿,正式场合才郑重地穿出去,回来之后赶紧收起来,“国宝”一样爱护着。

    那年头日子苦,似乎很快乐;在那样的快乐中,“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还没思量停当,匆匆忙忙就走到了这年头。

    这年头买过年衣服,也难也不难。这难与不难,与那年头难与不难颠倒了过来。难的不是拿不出钱舍不得花钱,再不济,买过年衣服的钱还是不在话下——难的是转晕了头看花了眼,衣服没看中。毕竟,今非昔比,要求高了,眼光高了。买过年衣服,日子苦了难,日子好了也难,就像《聊斋志异》主题歌唱的:“……其中滋味,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难与不难暂且不管,过年衣服照样买。

    进城多年,年年都买过年衣服,年年有点“幸福的烦恼”。价格且不说,样式呢?色彩呢?质量呢?西服,风衣,休闲装——中山装或羽绒服,还有皮大衣,爱什么样式买什么样式吧,这些样式都爱呀——有时候真难下得了那个“狠心”。色彩嘛,年龄越大,色彩越淡,不要老来俏,最后定格为黑色,偶尔灰色,简单,庄重。质量当然要好,要上档次,不是爱虚荣——那些虚荣早过时了,货真价实,货真才是王道,价格嘛,还不是谈出来的?好说,好说。

    进城之后,每次都买过年衣服。逛遍小城,锁定那家老牌的“九九归一”,去过一次之后,几乎年年去,似乎成了“专卖店”了。“九九归一”规模大,装修豪华,多是品牌服装,样式、色彩、质量都没得说——当然,价格也没得说,贵,还不讲价,拒绝讨价还价。去得多了,“老朋友了”(老板这么说),“特别优惠”。当然,这也没事,货真价实,自己喜欢、满意就行,其余忽略不计。

    后来,再后来,买过年衣服不再难了——看得淡了,就像平时买衣服,随时看中随时买,不挤在过年那个节点。那年头,过年衣服是过年衣服,寻常衣服是寻常衣服;过年衣服舍不得穿,平时穿的都是寻常衣服甚至破旧衣服。这年头,那种界限几乎消失。过年衣服“掉价”,买回来不多久便加入了寻常衣服行列,静静地呆在衣柜里,等候随时派上用场,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时不时“风光”一回。

    买过年衣服的难题迎刃而解。

    又过年了,买过年衣服去?其实可买可不买,平时陪妻子上街闲逛,妻子会“看”衣服,也会“砍”价,看中就买了,而且价格不菲。过年衣服,其实早就有了。

    衣在身上,年在心里,心情好是关键,过年衣服并不那么重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