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方或将迎来没有雪的冬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地而异,因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更高的温度和更多的降水,这两种后果会互相抵消。所以,我们可能会经历平均温度更高的暖冬,但同时也会面临更猛烈的暴风雪。这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表明,越来越暖的冬季正在将北半球的很多区域推向“积雪悬崖”的边缘,也就是冬季平均气温一旦超过-8℃,再轻微的变暖,也会令积雪流失的速度加快。

    越过“悬崖”边界

    在这项新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1981年至2020年北半球169条河流流域的数据集,将真实世界的观测结果与气候模型进行比较。

    “我们能识别出非常清晰的人为排放指纹。”研究者表示。换句话说,他们清楚地看到了化石燃料污染对整个北半球融雪水源的影响。

    过往数据表明,目前北半球80%的积雪都存在于遥远的北方高海拔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远低于-8℃,担心这些地方的冬季积雪不足似乎是个杞人忧天的笑话。然而,如果地球继续升温,即使是这些地区也会越过那道积雪流失的分水岭,最终面临积雪骤减的结局。

    更糟糕的是,积雪消失得最严重的地方,也是依赖融雪作为水源的人口密集区域。这样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美国东北部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面临一个无雪的3月。而这本应是北半球积雪量最高的时段,对于依赖降雪的当地经济是一个沉重打击。

    无雪的北方

    此前已经有研究记录了变暖世界中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新研究与此不同——研究者测量的是积雪的含水量,而非积雪的地理范围。北半球大部分河流的水源都来自融雪,因此了解气候影响下积雪的变化方式非常重要。

    “那些接近或者已经站在积雪流失悬崖上的地区,既是北半球的人口聚居区,也是水资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地区。”研究者表示。

    他们指出,如果某地越过了-8℃的分水岭,当地面临的就不再是一场大雪能解决的紧急情况,而是冬季水资源紧缺的永久性变化。

    在亚洲,中国华北地区的永定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也面临着类似的威胁,这项研究的测算显示,永定河流域每十年的冬季积雪流失率接近25%,黄河流域也接近10%。这片区域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河流流域之一,积雪融水是当地河流的重要水源。恐怕没有人愿意面对一个没有雪的未来。(来源于“科研圈”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