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湘林

    我的老家在湘赣交界的山区,叫鸾山。偌大的田垅中,一山独耸,如鸾起舞,田垅四周山峰重叠,各种声音似乎有回音壁,清脆响亮,老远就听得见。在这样的环境下放爆竹,真让人难以忘怀。

    春节临近,各屋场零零散散响起“冲天爆竹”。随着“哧溜”声,一丝青烟升上天空,接着“砰啪”炸响,这就是我们孩童的杰作。随着“冲天爆竹”越来越多飞上天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杀年猪”的猪叫声,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家家户户在除夕晚上集中放爆竹,叫“封财门”,各屋场爆竹声密集响起,随后万籁俱寂,封了财门后就不侵扰财神了。大年初一早起放爆竹,叫“开财门”,这是过春节放爆竹最密集响亮的,爆竹声铺天盖地,似乎在比赛,一个个屋场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伴随着轰隆隆的“大顶达”(大爆竹),把人们每根神经都弹兴奋了。正月初二日早晨又放爆竹,叫“起牙”,因为初一日吃斋,到了初二日又恢复吃荤,并杀鸡摆宴。正月十五日,闹元宵,过春节的尾声,家家户户最后一次大放爆竹烟花,把储存准备的爆竹烟花全部燃放,“年”送走了,春节过完了,人们开始撸起袖子干农活了!

    过春节,我们小孩找大人要一截几十百把个爆竹,大人都会满足要求。我们还捡爆竹,大人放爆竹后,一些爆竹没响,有的有引线,有的无引线,这些都让我们捡起来留着玩。大人放鞭炮是一挂挂放,我们小孩放是一个个放。有引线的,我们或点燃引线马上甩出去在空中炸响,或插在泥沙堆里,点燃引线后马上跑开,以炸散泥沙为乐,有时我们还把爆竹点燃后往水里扔,以炸出水花为乐。如果有大爆竹就更好玩,响声、威力就更大了。对那些没引线的爆竹,我们将其从中间掰开,点燃里面的硝,让它冒出青烟并发出哧哧声。有时候我们还将有引线和无引线的爆竹合在一起放,比如用无引线的爆竹掰开夹住有引线爆竹的引线,形成飞机状,然后点燃引线,先冒烟并发出哧哧声,最后“嘣”的一下响起来,更有意思……我们还玩“冲天爆竹”,从春节前奏一直到春节谢幕。这“冲天爆竹”比一般爆竹大,紧附于竹签顶端。玩时,用手轻轻握住“冲天爆竹”尾端,或将其尾端插入松土或置于竹筒中,然后点燃引线,“冲天爆竹”腾空而起,在几十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带着尖哨声炸响。

    与放爆竹相近的是“打火子”。那时有火子纸买,一张红色火子纸上密密麻麻横竖有序,分布绿豆大的纸包裹过的火子,火子可能是做爆竹的硝吧。因为要专门花钱买,一般只在过春节时玩。玩时,一次掰一粒火子下来放在石头上,另外拿块石头对准火子击打,直至发出“啪”的声响。我们还用自制火子枪打火子。火子枪用铁丝、火子填装器、橡皮筋组成,火子填装器形状似子弹壳,由废牙膏瓶熔化成铝液,倒入地模制作,锥形上端一小孔放火子,扣动扳机后,铁丝一端冲入火子孔,发出火子炸后“啪”的声响。

    时代变迁,而过春节放爆竹流过了岁月的长河。爆竹又称鞭炮、炮仗,其起源很早,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乘人不备,偷吃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由此可见,用火中烧竹以响声驱赶野兽是最早的爆竹使用。后来爆竹又用于节时和驱邪。南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传闻唐初瘟疫四起,唐太宗李世民也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李畋揭皇榜,以爆竹驱逐山魈邪气。李世民康复,封李畋为爆竹祖师。自此爆竹逐渐盛行。到了宋代,火药发明,才将硝石、硫黄和木炭作填充产生纸筒爆竹。王安石在《元日》中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明宋代使用爆竹已经普遍了。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爆竹及其衍生品五花八门,尤以各异的烟花为最。爆竹声声,扫除烦恼,给人们带来喜悦和对幸福的憧憬。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