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国
多年前,看过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在灯泡上切割钢丝、操作大型起重机精准投篮、狙击手百步穿杨……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挑战者却神奇地挑战成功,让人大开眼界。
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认为“不可能”,往往是因为自己缺乏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缺乏信心、信念。《挑战不可能》节目中,通过现场采访可以发现,突破“不可能”的挑战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秘诀——信念坚定,坚定笃行。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梦想成真。他们矢志不渝地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奋斗,从而练就了令人惊叹的“神功”“绝技”。
古往今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实现从“不可能”到“可能”的飞跃,除了天赋、特质等看似与生俱来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人,在于人的信念、思维等主观因素。
长征时期,面对四面围剿,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成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完成了在蒋介石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神迹;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低劣的装备,把不可一世的美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平建设时期,林县人民在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物质极度匮乏的境况下,自给自足,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间天河”红旗渠,用双手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袁隆平技术团队,运用“四维改良”等创新技术,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盐水稻,让天方夜谭变成现实,为改善沙漠生态、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
奇迹不奇,“不可能”中往往蕴藏着“可能”。那些看似不可能达到的思维能力、技巧水平和极限目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效激发,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加速迭代,许多昨天还“不可能”的事情,一觉醒来就可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时代进化,环境变化,条件异化,过去的“不可能”,今天也许就能成为“可能”。
“不可能”是懦弱者的最好说辞。面对“不可能”,丧失信心、踟蹰不前,就会失去前进动力、错过很多精彩。勇于挑战“不可能”,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就可能到攀上新高度、打开新境界。
洞庭湖畔,不种小麦、很少吃面的南县,走出了国内面条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雪峰山下,新化县人将打印店开到了大江南北;长沙老街,一只鸭子被做到数百亿元的市值;株洲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远不要给自己设置天花板,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一切皆有可能。当今世界,唯一的“不可能”,就是躺赢不可能。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可能。敢闯无人区、勇当探路者,我们就能创造出许多“不可能”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