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姣兰
【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和“微循环”。】
近日,株洲市新农人联合会联合12家社会组织与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签订《村社党建共建意向协议书》,计划以党建共建为阵地,共同打造农村农副产品供应链新体系。笔者调查发现,株洲农副产品供应链呈现出入局热却仍旧散、乱、差的现状,亟需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
具体表现为,农副产品供应链各自为政,乡村端缺乏统筹人才,不少供应链建设往往是村干部一头热,缺乏资金和专业团队支撑,最后往往以失败收场,极大地打击了村民和村集体的信心。随着“一村一品”的建设,乡村普遍陷入产品多,品牌少的尴尬处境。
因缺乏有资质的加工作坊和工厂支撑,土特产变成“三无”产品流入消费端,为品牌建设和食品安全埋下极大安全隐患。部门各自为政,全市缺乏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农产品孵化、供销平台,部分平台存在有“政绩”无“业绩”问题,老百姓餐桌、社区门店、超市等板块尚缺乏全市统一的供应链体系。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从“微循环”到“大动脉”,缺少哪一环,都会造成“淤堵”,让农副产品供应陷入散乱境地。破解以上局面,我市农产品供应链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农副产品供应链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工作。以产业链带动人才链聚集,以市场思维带领株洲产品走向品牌化、规范化发展,辐射株洲,走向全国。
统筹推进全市统一的农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上接市场、下接农户,建立信息集散、产品孵化、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中心,掌握市场主动权。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整合我市农特品牌,加强地域性农特产品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农副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
统筹农村终端建设。推动农村地区交通、通讯、仓储和物流建设,提升农副产品运输条件和物流效率;引导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打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