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年俗杂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湘林

    攸县民间历来对过春节十分讲究,有许多习俗。至今人们把过春节称为“过年”,而过年是不等同于过春节的。过年活动过去是从腊月八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包括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元宵一连串节日在内的总称。流传至今的过年活动是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过“小年”

    攸县过“小年”在腊月二十四,源出灶王节。举行祭灶后,便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开始为迎接过年做准备。现在全县仍保留了“过小年”风俗。家家户户杀鸡摆酒设宴,在当日中午,放鞭炮,全家宴聚,共迎大年的即将来临。

    这天,家家户户将灶台、案、锅碗瓢盆清洗打扫得干干净净。特别讲究的人家还在灶神(九天东厨司命)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上天不说坏话。到了傍晚,人们焚香礼拜,恭恭敬敬把灶神送走。

    辞旧迎新

    过了“小年”,一直到除夕,为过春节的辞旧迎新阶段,这其间包括备办年货、搞卫生、整修祖坟等准备工作,一直到吃年饭达到高潮。

    攸县吃年饭一般在三十日中午,团圆宴十分丰盛,全家人围坐一桌,慢慢品尝,喝喝酒,聊聊天,一家大小其乐无穷。三十日一般不外出做客,即使有来宾办什么事,一般不留客就餐,因为每个人都有个家,各自都要合家团圆去。

    食用年饭之前,一般要先敬神祭祖。通常简祭是鸡、肉、鱼三碗菜,三杯酒,三碗饭,三双筷子(古代“三”代表多),置于长条盘中,主人燃帛敬香后,在隆隆鞭炮声中齐眉举案(盘)在大门前敬天神地祈,然后置于神龛前敬祖,感谢眷顾并祈盼赐福来年。

    除夕之夜叫“守寿”,又叫“坐岁”。事先全家人沐浴更衣,意在洗涤浊污,焕然一新。水缸盛满水。入夜则不再串门,各家围炉向火“坐岁”(守岁)。据说坐岁可增长辈的福寿,坐的时间越长,长辈寿年越高,所以有“长寿夜”之说。晚辈给长辈送年礼,称辞年。长辈们都会给未成年的晚辈送红包,俗称“压岁钱”或“坐岁钱”。

    除夕夜的“火种”必须保存好,待明年(次日)取用,表示新年火色(运气)好。在十二时前后,各家各户放鞭炮,将门关闭好(俗称关财门)。

    开正接福

    所谓“开正”,也叫“开春”,又叫“出坛”或“出行”。一般由男主人主持,起床洗刷后,点明神烛,焚香燃帛,鸣放鞭炮烟花,叫做“开门炮仗”,燃放时由外入内。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如果择在子丑寅等时辰“出坛”,燃放鞭炮,天未亮,接神后,主人不可复床入睡(复床入睡暗示病痛缠身,不吉利),须坐待天亮。这天禁扫地、汲水、动剪刀,忌说不吉利的话。有的人家怕孩子说错话,便在门上贴着“童妇之言,百无禁忌”的字条。天亮后,家人皆起床换上新衣,晚辈都要亲昵地叫声长辈,给长辈拜年,夫妻或同辈之间也会彼此亲昵地招呼“新年好”“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吉利语。

    初一的早餐是吃粑粑、面条、汤圆之类的素食。寓意团圆福寿绵长,表示对仙佛虔诚。用餐也是先日所留,寓“釜有陈粟”之意。早餐后,儿孙晚辈都要先到祖父母或父母等长辈处去拜年,然后再去兄弟家或左邻右舍相互拜年,彼此宾礼相待,十分客气。

    这一天,还要去祖坟前给祖宗“拜地年”,子子孙孙在坟前摆上酒、菜、饭,焚香燃帛揖拜鸣放鞭炮,祈求祖宗护佑家室吉祥昌盛。

    雅祭

    “雅祭”又称“牙祭”、“起牙”,是指正月初二日早晨杀鸡敬神祖,杀鸡时明烛焚香燃帛放鞭炮。此时杀鸡还讲究多多:此鸡既不能是公鸡,也不能是母鸡(公鸡损主男,母鸡损主妇),必须是阉鸡。要在大门门槛处朝外杀(敬天神地祈),杀后朝室内随便扔。扔地之鸡有跳蹦为吉,最后停止跳动的鸡体姿势以鸡头朝上或朝左右为吉,朝外不吉。侧躺或卧姿为佳。若仰卧,头朝外为凶。早餐席面丰盛,但席面中凡脑不吃,意即不食(蚀)脑子(本钱)。

    初二,可去井边挑水,多户共井的,有抢挑头担水的习惯,认为头担水是发财水,喝了安康无恙,不过,必须在井旁焚香燃帛放鞭炮,给龙王爷拜年。

    拜年

    正月上旬一般不务农事,因为这个时期属农闲时期,以娱乐、做客、亲朋好友和邻居间互相走往为主,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为4类:一是走亲戚,有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忙忙”的说法,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拜年。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需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古时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现在也只需拱手一揖即可。礼节性拜年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应登门拜年,见面彼此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等语,在屋里坐一会儿,无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短信、微信拜年等。

    拜年一般在正月半(即初一至十五日)进行,但也有的人,亲戚朋友间在正月半未见上面,过了正月半相逢,也相互“拜年”,攸县俗语“拜年拜到青草发,拜年拜到禾打花”(即拜年可以拜到青草生长和禾苗开花的季节)。在正月半,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宴请。宴席十分丰富,主人家把贮存最好的食品招待客人,过去宴客有用木制鱼上席者,一取其寓意有头有尾有吃有余;二取鱼无耳,说话百无禁忌之意。

    元宵节

    攸县人称元宵节为“散年”、圆年,表示过年到此结束。因为元宵夜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挂灯、观灯,最后烧灯。元宵舞灯最为繁华。灯,分龙灯、狮灯、太平灯、火笼灯等几种。无论舞弄什么灯都是鼓声、锣声、唢呐声,声声入耳;喜调、乐调、花鼓调,调调动听。舞灯,必须舞“上水灯”,禁忌“下水灯”(依当地水流方向由下而上逐户入庭),灯队入室,主人家鸣炮欢迎,并将“红包”与烟果置于厅堂桌上。若“红包”内钱款较丰厚,灯队已化装的小生与旦角在厅内对唱一曲喜庆戏曲。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燃放鞭炮烟花。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在晚饭后,点上蜡烛、焚香燃帛,把留存的烟花鞭炮全部燃放,表示春节结束。沿河一带兴送花船。

    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在楼上、楼下、厨房、厕屋,到处点上蜡烛,把所有灯打开,彻夜灯火辉煌,这一晚传说是“老鼠嫁女”。满堂的灯火平添了喜气,给落幕的春节增添了几分滑稽的气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