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扎实推进普惠托育服务项目
朱洁 胡金菊 刘源
【核心提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6日,还没过年,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就召开了。对此,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卫健事业事关千家万户,是全体株洲市民最关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2024年,市卫健系统将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全局,早谋划早部署,尽早落实老百姓期盼的卫健问题,用心用情绘就株洲人民的幸福底色,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奠定健康根基。
A
2024年株洲卫健事业关键词
关键词一:深化医改
深化医改就是让老百姓好看病,看好病。2024年,株洲将持续深化医改。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载体,重新规范各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构建错位发展、上下贯通、分级诊疗的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工作要求,推动牵头医院将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促进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和基层诊疗量占比明显提升。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债务,促进公立医院良性运行。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提高CMI值(CMI值越高,代表病例难度系数越大)、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等指标。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强化药事管理和麻精药品监管,开展处方抽查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持续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活动,持续改善医疗护理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
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抓手,继续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负总责。推动落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强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用耗材集采协同联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
加强信息化支撑。推动全市全民健康平台二期建设,推进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和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开展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提升电子健康卡应用覆盖面,推进院内全流程“一卡通”。
关键词二:夯实基层
2024年,株洲将引导医疗资源继续向基层倾斜,进一步提升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
调整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布局。结合服务半径、道路交通、服务人口数量及分布、居民就医服务需求等,因地制宜优化设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
推进基层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增强中心乡镇卫生院辐射功能。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鼓励基层培育发展特色专科、临床重点专科,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
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在醴陵市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乡村医生等级评定工作。逐步建立“乡聘村用”工作机制,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
推进基本公卫项目精细化管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规范运行高血压、糖尿病专病门诊,全面推广慢病一站式服务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实时监测管理。守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和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两条底线”。
关键词三:做强公卫
几年疫情让人民了解到筑牢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2024年,株洲将从以下方面强化公卫体系。
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推进市疾控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如质如期完成。
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推进市疾控中心重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设置等任务,健全卫生健康行政监督执法体系。强化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补齐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设备缺口。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卫机构的协同联动。
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规范预防接种流程,提高数字化接种门诊覆盖率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巩固血吸虫病消除达标成果。规范结核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持续加大艾滋病重点人群综合干预力度。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配合红十字会推动公共场所除颤仪配备,提升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普及率。加快5G智慧化急诊急救体系建设,聚焦市县、城乡、院前院内三个“一体化”。强化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强灾害事故紧急医学救援和灾后防病治病能力。持续巩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模式。
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持续推进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
关键词四:发展中医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024年,株洲将挖掘本土优势和特色,坚定不移落实上级要求,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深化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推动与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框架协议落实落地。在机制体制建设、优势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品牌打造上下功夫。
提升中医药服务效能。强化中医医院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不低于60%。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省级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打造优势专科集群。加快国家、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推进中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专病门诊建设,推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
促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遴选建设若干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特色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积极培育中药材大品种,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
关键词五:“一老一幼”
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严峻挑战,要建成“健康株洲”,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要做好“一老一幼”的健康服务供给。
健全人口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落实好年度人口工作报告制度,深化人口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氛围。实施重点民生实事普惠托育服务项目,加大托育人员培训力度,年内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千个。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持续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打造“安宁疗护标准病房”,满足老年人就近康复、照护等需求。
持续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优化产科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开展母婴安全保障行动,对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实时评审。落实好孕产妇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与诊断服务等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做好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
推动计生协改革转型发展。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开展生育支持服务,做实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打造具有株洲特色的工作品牌。
关键词六:预防为主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24年,株洲将通过健康株洲行动、爱卫运动等工作,强化疾病预防。
开展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健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建设。
加大健康株洲行动推进力度。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示范点。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推进营养健康场所建设。抓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爱国卫生运动统筹推进力度,提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长效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B
株洲人均寿命
提高至78.32岁
2023年,市民享受了哪些卫健成果?
2023年,据市卫健部门调查,我市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32岁,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寿命提升背后是我市卫健服务的升级。去年,株洲卫健工作贯彻落实“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十字方针和“三个高地”目标任务,确保了群众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县域组建医共体,三级公立医院更强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质推进。全市共组建1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基层诊疗量占比从2021年的52.69%提高至62.4%。
“三医联动”改革协同发力。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市中心医院入选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医院建设单位,市三三一医院等3家医院被列为培育单位。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综合大楼、市人民医院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建成投用。省直中医医院组建湘赣边中医医联体,市二医院肿瘤诊疗中心入选全国肿瘤微创介入肝癌和肺癌方向建设中心,醴陵湘东医院成为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市中心医院、省直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在“国考”中进入A级序列。
“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稳步推进。市全民健康平台已采集数据超14亿条,“智慧医疗+医学影像云平台”为全市所有三级医院接入数字胶片服务。
乡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医学科研能力增强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1001家行政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实现全覆盖。培育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醴陵市白兔潭中心卫生院入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单位。推进乡村医生等级评定首批省级试点,醴陵市254名村医等级已由省卫健委确认。攸县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入选首批国家“千县工程”计划。渌口区基层机构发展医养结合、血液透析等特色项目服务群众。
学科科研能力增强。成功培育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9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51个。市中心医院与周宏灏院士团队合作共建转化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9项,获省卫健委科研课题13项。组织32名年轻干部“上派下挂”,赴省外开展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3次,组织委直单位新招录人才200名。获评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9人、市科技之星1名,市双创人才1名。评定市高层次人才168名、基卫高63人。全市现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名中医9人、省基层名中医7名,引进博士生44名。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在重点场所投放除颤仪29台
成立市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指导专家组,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全面设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签约服务185.64万人。
市县两级疾控局全部挂牌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控总体平稳。抓好新冠等呼吸道疾病防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扎实做好预防接种、医疗救治、药品保障等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深化医校、医养、医警、医企合作模式,明确市中心医院和市三医院为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定点医院,举办全市第二届心理健康论坛和首届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医学论坛。
全市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1支、传染病应急小分队12支。在重点公共场所投放除颤仪29台,建设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医院32家,培训导师1200人、第一目击者47034人。
在省内首创“职业健康管家”服务模式,为46家企业免费提供全方位职业健康服务。建成全国首家村级“尘肺康复室”,攸县尘肺病防治模式获国家卫健委专家点赞。
采供血服务保障有力。千人口献血率12.5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株洲第11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101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中医馆
市政府与省中医药研究院签署了中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扩增中医药服务资源。
101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全面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00%掌握不少于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
我市成功获批省级非遗项目传统医药类2个。培训“西学中”医生931人次,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积极申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市中医伤科医院在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专科医院排第7名。
株洲成为全省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
我市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将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标准统一提高至950元/人/月。强化托育服务体系。全市有托育服务机构204家(已备案142家),可提供托位15763个。株洲成为湖南省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开展妇幼健康守护行动。市中心医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签约建设儿童医学中心;攸县、炎陵县妇幼保健院完成标准化建设;茶陵县获评省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
全市有医养结合机构34家,从业人员4106人,总床位12167张。建成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家、市级178家。建成国家、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各1个,省级示范机构2家、示范项目1个,市级示范机构8家。天元区小湖塘社区等4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渌口区新城村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被国家作为典型经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