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党建“组合拳” 助力振兴“加速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村民在乡村振兴车间工作。 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杨锦坤 李艳 金卓煜

    1月30日,天空下着细雨,在106国道旁的一栋钢结构厂房里,村民们正在为烘干的食用菌打包。自湖南茅庐园食用菌种专业合作社去年3月落户虎踞镇,建设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后,他们就一直在基地务工。

    “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万元,还能提供10余位稳定务工岗位,家门口引进的产业让村民口袋鼓起来了。”黄石村党总支书记谭君乐呵呵地说。

    湖南茅庐园食用菌种专业合作社,是茶陵县虎踞镇以党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集中签约引进的三个项目之一。去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引擎”作用,通过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夯实振兴基石,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合拳”。

    党建统筹,盘活“闲”资源

    1月27日,趁着大雪过后难得的好天气,虎踞镇银湖村银禾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二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确保开年后顺利动工。

    曾经,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银湖村有4个组低洼田、低效田较多,撂荒时有发生。为了盘活沉睡资源,虎踞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以水田流转大户为主体,在银湖村成立银禾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将300多亩“低效田”改造成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去年,银湖村稻虾养殖基地产龙虾1.5万公斤,产值30万,为20名村民轮流提供3个月的务工岗位,每人每月务工收入4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今年,该镇继续与银禾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续签招商引资合同,建设项目二期,占地700亩,将稻虾打造成银湖村特色产业并向周边乡村辐射。

    由党组织牵头,统筹利用好全镇资源,虎踞镇振兴乡村产业取得的成效远不止如此。去年10月,该镇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分别与茶陵三合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负责人达成合作,开发沉睡资源,打造一批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利用闲置的荒地流转复垦,打造了把集村现代化冬桃特色果园等种养基地。

    村企联建,铺就致富路

    1月30日清晨,位于三达村的茶陵县酷创集服装厂车间里,40多位工人正坐在缝纫机旁,认真作业。裁剪、缝纫、钉扣……在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下,一件件精美衣服快速成型。

    茶陵县酷创集服装厂的落户,是虎踞镇的一次大胆尝试。2022年12月,在镇党委支持下,三达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后决定,利用闲置老小学旧址改建标厂,并由该村成立的三达村兴联劳务公司“借厂引资”。去年,第一期标厂及文化休闲广场建成,按照“村级组织+村办企业+引进企业+村民”的运营模式,成功引进茶陵县酷创集服装厂入驻车间,不仅解决村民就业,还每年为村集体提供4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

    不止是三达村,虎踞镇西坪村也借助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建设标厂,按照“村集体+企业+村民”的经营模式,成功引进茶陵旭艳手袋有限公司入驻车间,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近年来,虎踞镇坚持以乡村振兴车间为突破口,立足本地资源,多种方式建设乡村振兴车间,形成了“企业有产值、村委有产业、村民有工资”的良好局面。下一步,该镇还计划创新建设模式,推动“村集体+辖区企业”联动,把乡村振兴车间打造成致富车间,鼓励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推动全镇镇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党群连心,治出新气象

    1月30日,高水村细雨绵绵,山间溪水在新修拦河坝引导下流向村外。站在坝边,村民谭平凡满脸欣慰:“以前小溪里只有简易拦河坝,大雨天沿河农田常常遭殃,现在总算是不愁了,还是村里屋场夜谈会开得好。”

    去年9月,高水村村委邀请虎踞镇党委书记李慧勤参加屋场夜谈会。在了解村民对拦河坝修建的诉求后,李慧勤向县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该村“水患”难题。

    去年,虎踞镇深化“屋场会”的形式,将其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共开展屋场夜谈67次,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效便捷架起了党组织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党群连心桥”一头连接镇党委,另一头连接着村民代表。该镇还在全镇范围内构建“片组邻”网格,在镇干部包村(社区),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组长包组的基础上,以853个村民代表包邻到户的“邻”级网格,全面建立了镇村组邻四级结合、纵向联动的服务群众体系。

    有问题不仅可以在“屋场会”上反映,还能找村民代表诉说。去年来,虎踞镇紧盯村民代表收集、村两委汇总、上级党组织研究交办、村民代表反馈结果、问题销号五个环节,共汇总民情反馈问题近500个,当场回应解决380余个,并对其余问题逐一进行研究、解决,实现服务群众高效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