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全力打造航空新城 时尚芦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心商圈 芦淞机场

    ▲“欧微时尚之夜”现场

    ▲神农公园摩天轮

    ▲2023年湖南通航博览会芦淞机场飞行表演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前言

    芦淞,株洲市的发祥地,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株洲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

    1月29日,芦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芦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落实区委‘128’年度发展要求”“全力打造航空新城、时尚芦淞”“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系列新期许,让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芦淞,有了更为清晰的前行路径。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芦淞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一、三季度打造“三个高地”工作获评全能亚军。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1家,新增“四上”企业77家、“个转企”653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万户。

    这张成绩单,浸透着全区上下的汗水、智慧和付出,也凝结着不易、艰难和挑战。

    王强说:过去这一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理解着我们的理解,支持着我们的支持,关注着我们的关注。我们时刻被这片开放包容的创业热土所激励,始终被这方可亲可敬的人民群众所鼓舞,常常被这支敢想敢干的干部队伍所感动。

    魅力芦淞,奋楫争先。政府工作报告为芦淞区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

    2023有多“拼”

    1

    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

    一年来,芦淞区攻坚克难,通过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全市排名大幅提升。

    在项目建设方面,芦淞跑出“加速度”,全面掀起项目“大干快上”建设热潮。开工项目34个、竣工25个。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5.7%。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1家,新增“四上”企业77家、“个转企”653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万户。

    聚焦先进制造,优势产业扩能升级。航空城规划面积拓展至64平方公里,机场空域面积增至6000平方公里、高度上调至8000米,成为中南地区空域资源最充裕的通用机场。国内首架大型无人运输机SA750样机总装下线,航空发动机冰风洞一期建成投用。

    6家企业获评中国成长型服饰品牌,魔美名作入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后浪产业总部基地开工,绍兴城开业。中铼新材、西迪等4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华锐精密新基地投产,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

    2

    改革创新树区域品牌

    一年来,芦淞区牢牢抓住改革这一关键因素,坚持以改革强动力、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开新局,走出了优势再造的“芦淞路径”。

    6个项目实现“竣工即交(办)证”,办理跨省(域)事项1.7万件,行政效能指标全市第一。持续开展政企餐叙会、银企对接等活动,为企业争取授信31.4亿元、减免税费2.6亿元。

    组建芦淞航空产业学院,将“小巨人”企业法人、服饰“四上”企业管理者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中国航发南方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创新平台17个,增量均为历年之最。

    一年来,芦淞区注重品牌塑造,区域形象更加彰显。航空嘉年华、贺家土夜市节、品牌服饰秀好评如潮,中心商圈跨年夜万人狂欢,文艺巷火爆出圈。新改建雨污分流管网2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374户。

    白关丝瓜打入北上广、出口欧洲,润香源入选湖南名品,白关丝瓜、苗妹子豆豆羹获评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枫溪港整治入选省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河湖经验在全省推介。

    3

    社会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安居梦、创业梦、科研梦、振兴梦……无数个体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座伟大的城市。城市和人,就这样不断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一年来,芦淞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用心用情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尽心尽力推进民生兜底保障,帮助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创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12个,“芦淞服饰人”入选省特色劳务品牌。居民医保缴费工作获评省先进,村卫生室医保开通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获评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

    新增公办学位1200个、普惠园位1575个,“双减”经验入选省典型案例。姚家坝卫生院中医骨伤科获评省级重点培育专科,全市首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城区首家社区医院正式运营。青山大筒入选省级非遗,烟雨潇湘文化院揭牌。

    航空小镇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华亿庄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钟鼓岭入选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大汉·悦中心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4如何“干”

    2024年怎么干?芦淞已经明确了“任务书”,排定了“施工图”。

    接下来,就是“按图索骥”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1

    产业“塑形”

    奋进中的芦淞,产业再升维。

    今年以来,面对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机遇新风口,芦淞已有所布局。在新形势新背景之下,今年的芦淞产业发展,也主打一个“新”。

    报告提出,今年芦淞区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打造航空动力及低空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依托湖南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加快推进泛航智能制造、山河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引进一批通航整机、无人机项目。

    向新,更要向实。芦淞亦深知,实体经济才是经济发展之本,制造业乃经济发展之基。

    报告指出,要加快服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市场群提质升级,抓好市场群税费精诚共治、服饰市场主体转企升规。办好省服博会,组织企业外出参展,扩大服饰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知名度。

    只有市场好,企业才会好;只有企业好,芦淞才会好。突出创新引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仍是芦淞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

    报告提出,要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出台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积极组织申报省十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等项目。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推动航空发动机冰风洞二期实施,新增国省创新平台5个以上。

    “持续开展政企餐叙会、银企对接、‘一把手’走流程等活动,重点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融资、用能等方面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区长王强在作报告时的表态,也给了辖区企业一剂“强心针”。

    2

    流量密码

    奋进中的芦淞,抢抓新“流量”。

    聚焦2024年芦淞区政府工作报告,“文旅融合”在报告中着墨仍是一抹亮色,成为今年发展的又一大关键词。

    2024年开年,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引发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文旅喊话和旅游热潮。文旅消费,正在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全新赛道。

    可以说,在当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时代,文旅消费,已被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抓住了流量,谁就抓住了“网红”的密码,谁就能吃到文旅消费的红利。芦淞区是商贸大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理应先行一步,抢抓流量,以文旅消费带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生态旅游,丰富航空小镇、服饰小镇文旅元素,加快推进芦淞·1937文创产业园项目,力争大京风景名胜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

    另一方面,支持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消费新场景建设,加强钟鼓岭、贺家土等网红街区运营管理,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举办一批美食节、游园会、节日庆,做好文旅IP包装推介。持续开展文化艺术节、体育赛事等活动,新建一批街头艺术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3

    幸福可感

    奋进中的芦淞,幸福更可感。

    现如今,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能级,已不仅仅局限于产业、投资等层面,更要关注民生、环境等彰显城市“软实力”的要素。

    而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芦淞抓建设、提品质,让城市再上发展新台阶,终究是为人民福祉而努力。

    今年的芦淞区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是重头。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芦淞要让每个孩子学得好、身体棒,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芦淞区将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教师配置。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工程。严控面向中小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评比事项,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统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防溺水、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等工作,让学生阳光成长、教师安心育人。

    着眼于病有良医,芦淞要让老百姓少跑一点路、少花一些钱,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今年,芦淞区提出紧密型医联体和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确保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爱加贝、南方幼教等机构创树托育品牌。

    要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芦淞的常态。今年,芦淞区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做好中央、省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常态化落实河湖林田长制,实现蓝天“300天”、全域Ⅱ类水,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

    要让芦淞成为人人向往的地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凤凰航空城、枫溪、龙泉、城铁南站等片区提质。

    ……

    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有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办好省市民生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这也传达出,芦淞将在新阶段新征程上努力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坚定决心。而人与城的温暖同频共振,也将凝聚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未来的芦淞,就在眼前。奋力一跳,往前一进,才能看得更高、行得更远。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该区将以努力拼一拼,奋力搏一搏的冲劲,“跳”上新高度、“进”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芦淞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