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确的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干事创业中的重要体现,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个人发展,同时也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明确要求,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株洲调研时指出“以正确政绩观引领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贯彻落实,也是基于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回应。

    政治忠诚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政绩观的端正源于政治上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坚强的首要条件就是政治清醒对党忠诚,它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对党组织的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当前,有个别党员干部入党动机不纯,一遇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这样的党员干部正是因为在创业奋斗中缺乏对党的信仰忠诚,缺乏正确政绩观,导致实践偏差。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持续的党性教育,党员干部强化了理想信念。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社会处于深度转型期,党员干部面临的风险挑战也在不断增加,保持政治清醒忠诚于党,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要求。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锤炼对党的忠诚之心,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要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实际”与“最大国情”,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工作实践,持之以恒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勤政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价值归属。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为民造福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也是价值归属。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国际形式风云变幻,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党员干部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为党和人民做事用,要为民谋利。当前,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期待。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因此,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要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要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发挥好指挥棒作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形成正确工作导向。

    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实践支撑。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不是敲锣打鼓随随便便就实现的,而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将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真抓实干。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奋进的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新的挑战和重大考验。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都还不错,但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党的形象,更会影响党的事业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深入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真正全面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抓实干,接力赓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 周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