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写世间人,记人间事,书众生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聂鑫森部分作品封面照片 聂鑫森近照 聂鑫森作品手稿

    章大海

    聂鑫森,生于1948年,工作创作于湖南株洲,是一位具有国内外影响和声誉的著名作家,中学时代即在报刊发表作品,此后一直笔耕不辍。

    几十年来,聂鑫森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等七十余部。二十余个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日、俄、越南、智利等国文字荐介到海外。曾获“庄重文学奖”“湖南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十一、十二届“百花奖”等无数大小奖项。

    2023年,聂鑫森获株洲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对于一位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作家来说,这是实至名归的荣誉。作家们无论怎么写、写什么,终究是天地间的人,见证着人世间的事,聂老师就是在写世间人,记人间事,书众生相,这是一个作家对人生对创作最朴素的信念,他是株洲文学队伍中的榜样和旗帜。

    聂老师非常擅长讲故事,他关注生活,对文化也颇有研究。他曾说:“我力图在塑造人物时,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精神形态、精神境界,人物升华为一种文化的精魂。”文化是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无论书写人情世故还是世事变迁,都是在一种文化氛围中进行,记录文化环境中的国人的精神形态与境界,写人且写出人类的精神文化,对于写作者来说,几乎是一项使命,而聂老师一直在践行。当代作家、评论家杨晓敏说:“在聂鑫森小小说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厚的国学素养,在塑造人物时所倾注的人类尊严、达观自信以及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

    聂老师确实是将文学创作这件事情当成生命中很重要又最平常的事情,他平易慈祥,思想宽厚,行笔文风也如做人那般朴实厚重,他有一段写小说的心得,真诚而深刻,将对“奇”与“闲”的思考放入平凡可感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与人类细微的观察与体悟,可作为写作与生活的一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说:“我年过古稀,阅人阅世亦多,便知常人亦有不遵常规的举止言谈,亦有自己的处世风格,亦有与所处生活氛围难以合拍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奇’,认真审视和采撷,是可以进入小说的。回顾几十年的小说创作,其素材基本来源于我的出生地古城湘潭和我长期工作与生活的株洲。月久年深,我与两城长街短巷、工厂车间的亲朋、故旧、工友,交往甚多。尤其是进入老境后,力衰气短,已无法进入宏大叙事的生活体察,朝夕亲见亲闻亲历的是烟火人间,是充满生气与活力的‘百姓人家’和‘百姓影像’,而小说的意旨却始终如一……汪曾祺曾提出理想的短篇小说,应该具有‘散文的美,散文的广度’,应该像风,像流水。他行文中的‘随时会流连片刻’,也就是关于‘闲话’的艺术。我在笔记小说中,一直在学着怎么说‘闲话’,好在先贤有许多成功的范本和经验在,只要愿意埋头钻研,总会有所收获。”

    株洲评论家莫鹤群评价聂鑫森:“老友聂公鑫森先生性和易,读书富,涉学博,吐属雅,其诗词‘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使味之者无极,使闻之者动心’(锺嵘《诗品序》);其文圆融恬淡,笔态扶疏磊落,砭顽起懦,乃当下有风骨和操守的学人,诚可佩仰。” 写作之外,聂老师还精于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曾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国画作品,并多次应邀为期刊作品和出版社图书插图。

    创作是聂老师生活中一棵茂密的大树,年复一年,妙笔生花,继而结果。阅读也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他喜欢《古文观止》、唐诗、宋词、明清小品。仅用几段话无法全面概括聂老师创作过的这么多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也各不相同,有深度厚度广度,三言两语无法说清。作品是一个作家在这个世上活着的证据,也是他精神层面的最好体现,对一个作家最大的尊重就是去阅读他的作品,去感受那些精神财富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聂老师说,退休后再不熬夜写作了,创作都是在白天,而且是在有创作灵感后慢慢写,没有写作欲望时,就读读书,写写字,或者画画,写旧体诗自娱。聂老师最近在写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也应约为一家出版社编好了一本小小说自选集并已交稿。期待聂老师的作品问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