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朝霞骑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黄三平

    难以想象,从小到大我都不会骑自行车,或者说不怎么会骑车。没想到今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竟然学会了骑车,而且爱上了骑行。

    (一)

    自行车作为实用且时尚的代步工具,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村。我十几岁的时候,农村已实行土地承包,温饱问题解决后,很多人家添置了自行车。小伙子们大都会骑车,一些年轻女子也会骑,大路小路不时闪过骑自行车的身影,潇洒骏驰,风姿飒爽。

    我父亲是个节俭又保守的乡村建筑师,收入尚可,但从未考虑过买自行车,甚至家里都没讨论过买车的事情。父亲外出做工,路程或三四里,或八九里,都是早出晚归,步行来回。家里没车,我自然没学过骑车了。我的中学同学,住得离学校大都较远,有五六里甚至十多里路,故而平时都是住校,周末回家,有车的同学骑着车,响着铃,像风一样的驶出校门。没车的同学是大多数,我们这些没车的,只能对“有车族”投出羡慕的眼光,然后迈开号称“11路车”的双腿,穿过田间阡陌或大道小路回家。我那时周六下午放学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单边步行约七十分钟,习以为常,不以为累。

    上世纪90年代,我上大学时,正是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城市里的人们多是骑车上下班,每逢高峰时段,自行车道上如潮水汹涌,奔流不息。有个学期我得到了一份给小学生做家教的活儿,家长给我一辆闲置的旧自行车,便于我每周两次去工作。我不会骑车,先壮着胆子在学校里试骑,校园人流密度大,心中自生怯意,每见人多处便赶紧下车。车技还是生生的,骑上车去做家教,骑入南京的大街小巷,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常是半骑半推。有一次骑在如织的车流里,对车技的信心全然崩溃,觉得自己就要摔倒了,于是忍不住下了车,无意间招来身后骑车人的责怪,那人怪我“急刹车”,我抱歉地赶紧把车推到人行道上,喘了一口气,望着如梭如织的自行车大军,犹自紧张得冒汗。

    在机械方面我是个笨人,加之那辆自行车车况较差,骑了好些天也没怎么骑熟。这次家教大概做了两个月就结束了,自行车便还给了人家。后来大学毕业了,由于住处和上班的地方很近,不需要骑车,从前的那点车技都还给了青涩岁月了。

    几年后在北京读研,我决定买一辆自行车。我的同学路遥是一位车技很好的女生,她陪我去隔壁的北大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返程路上,路遥骑着新买的旧车,我坐在后座上,我俩在成府路上顶着灿烂的阳光,迎着夏日的清风,一路骑回学校,好不惬意。我在校园里试骑了几回自行车,路上的人总是很多,不免令我这个“生骑手”心里发虚。车技还没练熟,不久就放暑假了,我把车锁在宿舍楼下的车棚里,孰料待秋天开学时,车不见了,我在车棚里穿行了好几遍,在众多自行车中反复寻觅,硬是没找到我的车。我的第一辆车就这样丢了,肯定是被“梁上君子”顺走了。我一阵惆怅,没车可骑了,那点尚不熟练的车技又一次随车而逝。

    (二)

    此后很多年,我都不接触自行车了。街道上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变得难得一见了,21世纪的头二十年里,人们跨入了汽车时代,汽车替代自行车成了日常的交通工具。在学车热潮里,我去学了开车,考了驾照。学开车的时候,我也比较笨拙,有经验的学员戏说:“开车和骑车很像,你不会骑自行车,所以开车也难学会。”说得有理,我只好多加练习,还算顺利地考到驾照,如今已有九年的驾龄,也算是“老司机”了。

    汽车时代,似乎已不需要自行车了。出入开车,固然是便利,运动却是越来越少了。我居住的地方,周边活动的场地与设施很少,平日里散步是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我曾尝试去学游泳,游泳虽是上佳的运动,但受场地和季节之限。今年春天,我忆起年轻时几度学自行车而未果的旧事,有意再度“出山”学骑自行车。

    外子答应做我的“教练”,于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把家里多年不用的自行车扛下楼,这是儿子前些年练的小款车,给我骑倒也合适。我晃晃悠悠地骑出了小区,上了马路,一看到前方汽车或听到后边汽车的声音,心里就发慌,自行车晃荡不稳,几欲摔跤,幸好外子在旁边步行跟着,帮我稳住车身,又给一些技术指点。我磕磕绊绊地骑到近旁的村子,这边有一条林荫路,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稀少,非常适合练车。去时因过度用力,加之上坡路多,练得颇为辛苦,返程时就感觉轻松多了。

    下一个周末,我照旧骑上家里的自行车,外子则骑上共享单车,一起向东边的村子骑去。那时我骑得仍不熟练,出汗很多,路上要喝好几次水。如此,骑了几个周末,其间被太阳晒黑了皮肤,被车蹬擦伤了脚踝,车技终于娴熟一些了,能靠路边一条直线行驶,即使偏了一点也能即时校正,路遇汽车和行人都不紧张了,各种路况都能骑过去了,到这时我算是学会骑车了。

    (三)

    此后骑行便成了闲暇时的常事了。清晨,太阳刚刚破晓,天边云霞泛红,我们便骑上自行车,上了东环公路,骑行一段再拐入东郊的村道,一路迎着朝霞骑去。我们渐渐骑得远了,骑入村庄和田野,路边不时闪过花丛和蝴蝶,远山近水,苍松绿竹,万千景物,清明开朗,尽收眼底。

    骑行变得自在后,看着路过的各种风景,脑子里会冒出歌来,多是悠扬的老歌,让人不禁随心唱起几句来,也许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也许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最有情韵的歌还是《斯卡布罗集市》,请一个远行人给自己爱着的人带一个口信,温情中含着忧伤,温柔中带着坚定,让一路的山川草木都增添了情致。

    骑行的路上时有愉快的萍水偶遇。一日我骑至一处斜坡,正费力难蹬之际,路边行走的一个乡村老太,她戴着头巾,步履矫健,似乎是刚从田里干完农活,老太对我笑道:“加油!”我答道:“好的,加油!”于是加油劲蹬,噌噌几下就上去了。

    又一次路遇一个身着骑行专业装备的小伙子问路,他不确定目的地方向,停在路边踌躇不前,不过我对于他的路线也不太清楚,不能给予准确的指点,他犹豫后向左边的岔道走了。我们继续向前,很快看到一队专业骑行者,有十来个年轻人,都穿紧身衣,带着头盔,骑着山地车,他们在路边歇息,好似在等人,我问:“一个穿橘红色的小伙子是不是你们的伙伴?他走岔路了,赶紧打电话给他吧。”他们向我道谢,立即打电话,不一会儿就看见此前问路的人追过来了。

    他们骑得快,一个俊朗的小伙子从我左边超越,微笑着对我说:“车座低了膝弯角度就大,骑起来费劲,你的车座还要调高点,腿直点会好骑些。”以前我不会骑,怕摔跤,认为车座矮点有安全感,现在得到专业提示,便试着调高一寸,果然好骑一些,骑了一段后又调高一点,感觉更轻快了。

    人生逆旅,日夜兼程。一些想做而没做的事,做就对了,比如想学骑车,不用去管年龄,骑就对了,迎着朝霞骑去,累了就下车坐坐,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草和广阔的田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