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煮粉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正平

    土鸡煮粉皮,是攸人喜好的家常菜。

    《攸县志·民国版·风俗卷》载:曾有一清人,推车上坡,汗流如雨。推车者对过路人说:“告诉你一件极有趣的事!”过路人问何事?答曰:“推车上坡无暇告知。若帮一把,到坡顶相告。”过路人乃牵绳引车,飞奔而上。至坡顶,推车人故作玄虚,附耳言曰:“君知否,薯粉皮煮鸡,真美味也。”

    故作神秘的“极有趣的事”,却是一道尽人皆知的家常菜,用以逗乐子。

    攸县传统的土鸡品种肉质细嫩,但个小,最大的也只有三四斤。将阉鸡圈养,才可长成五至六斤。

    临过大年前两个月,家家户户都将阉鸡隔离圈养,攸人叫“夹阉鸡”。这是一种酷刑,将阉鸡分别夹在啤酒箱大的空间里,不能翻身活动,只可睡觉,从茶缸大的小孔里伸出颈项啄食。吃了睡,睡了吃,好食撑饱,故特别肥大。

    从前,养鸡是个赔本的事。攸县俚语:石谷养只鸡,斗谷买起走。薯粉皮却是随手拈来。攸县大部分地域是丘陵和山地,到处都种红薯,曾有红薯半年粮之说。霜秋十月,把红薯挖回家立即磨薯粉。旧时无磨薯机,用擂钵磨,那是一个比脸盆稍大的陶瓷钵,内有齿。人们就用手握着薯,贴在齿上磨成碎末。再将碎末倒入布筛中,洗后,捞出薯渣,沥出薯浆。薯浆积淀后即可做薯粉皮。

    旧时乡人信奉神灵。公鸡象征男丁,母鸡寓意女娃。过大年忌杀公鸡和母鸡,只能杀阉鸡。

    小时候家里极贫,饭都吃不上,更喂不起鸡,过大年时买只阉鸡应景。大年三十,将大红阉鸡宰了,拔了毛,洗净,肥大的阉鸡圆滚滚,黄澄澄,油亮亮的。我瞅着口角流涎,咕咚咕咚直咽唾沫,但总是一场欢喜一场空。亲友间都要请吃年饭,没有鸡肉,脸上挂不住。娘将鸡的净肉全留着待客,仅仅把鸡头、鸡颈、鸡爪子、翅尖剁得细细碎碎,久炖后放入已浸泡的薯粉皮,炒着自己吃。

    薯粉皮滑溜,筷子难夹住。过大年都图个吉利,娘生怕我说“夹不住,捞不上”之类的不吉之言,用红纸在我小嘴擦几下,并念念有词: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攸人如何制作土鸡煮粉皮?先是准备食材。现杀鸡一只,取鸡血放盐放水顺时针打匀备用,脱毛、洗净、沥干水,剁成块。将适量的薯粉皮洗净,稍浸泡。剥蒜瓣若干颗,切成两半。蒜苗切段分装备用。姜,嫩姜尤佳,切成薄片。鲜辣椒适量,切成细末。还可视个人嗜好,备八角、茴香少许。

    最后是烹制。起锅放入茶油烧至八成热,放入姜片与鸡炒至金黄色,加入少许的盐、生抽、蚝油,把切好的皱皮辣椒和小米辣倒入锅中,加点本地酒糊,再加入开水焖至九成熟,放粉皮与鸡血烧开,出锅前放蒜叶即可。

    粉皮稍凉即成坨,必须趁热吃。人们大都喜欢用火锅盛着,边吃边加热,边添些已浸泡的粉皮和其他佐料。这样做出的鸡又酥又嫩,粉皮渗透着浓浓的鸡汁,十分入味,鲜甜可口,真是一绝。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