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凛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推动形成技术供给与产业发展互动演进的发展格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动力引擎。
科技成果唯有应用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激发新动能、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一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科齐全,并汇聚了大量技术人才,产教融合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因此,要充分发挥创新源头的作用,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但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类高校(含高职院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仍然不高,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方面仍存在较大挑战。
因此,各职业院校要打通转化的关键堵点,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消除创新机制、人才、平台等方面的阻碍,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奔赴本土产业的第一线。
各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强研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科研与我省产业发展匹配对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可落地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和人才队伍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研究;再就是要瞄准技术前沿和关键领域,主动对接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同时可通过建立实验室、技术中心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提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为科研和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特别是要发挥职校校企合作的优势,鼓励科研和技术人才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合作交流,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