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专家彭红在醴陵市二医院坐诊。通讯员/王琦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毅
通讯员/李妮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座幸福之城,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
“家门口上班,日子很踏实。”醴陵市枫林镇村民宋凤英结束了常年外地打零工的生活,通过搭乘人社部门的“就业直通车”,顺利入职一家陶瓷生产企业,笑容挂在脸上。
“家门口就能挂上省级医院的专家号,看病省钱又方便。”醴陵市泗汾镇村民彭女士称,小孩从1岁多开始食欲不济,在醴陵二医院挂了省里专家的号,服药后明显改善……
去年,醴陵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知责担责、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幸福触手可及。
把责任扛在肩膀上
思民者,行于民事;亲民者,近于民心。
醴陵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责任在心、履职用功,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早在2021年,醴陵首次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由人大代表投票决定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工程,并参与推动和监督落实,实现人大决策、政府治理、群众需求的高度统一。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聚沙成塔。去年1月初,在醴陵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会的300多名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从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中,票决出10个醴陵市2023民生实事项目交由政府部门实施,包括新增义务教育学位以及资助困难学生、扶救助特殊群体等。
“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民生实事的实施和落地。”醴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成立监督小组,组织有关专门委员会委员、部分人大代表等以调研、视察等方式,了解票决项目实施进度、存在问题等情况,做实“后半篇文章”。
与此同时,民政、住建等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和群众需求,分别建立有分量、出硬招、见实效的民生清单,共同绘就“幸福蓝图”。
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醴陵市李畋镇利群村村民潘先实在镇上一家花炮厂打工,每天骑车往返。虽然距离不远,但坑洼不平、黄土裸露的村道,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稍不留神,连车带人就摔了。”潘先实直言不讳。
去年10月,在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推动下,这条村道被改造成6米宽的水泥路,潘先实们不再为出行犯愁。去年,醴陵市56.173公里农村公路焕然一新,载着村民“驶向”振兴和幸福。
这是该市精准办好群众“关键小事”的生动一幕。醴陵用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大手笔的擘画、大动作的落实,助推群众幸福“升级”。
改造老旧小区,是热切期盼的惠民暖心工程。醴陵市凸显居民需求导向,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科学制订改造方案,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失、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去年,该市26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面实施,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教育,牵动千家万户的民生关切。去年8月28日,建宸小学揭牌启用,4天后迎来首批新生,为醴陵新增48个班2160个义务教育学位。数据显示,去年,该市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000个,建设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10所、公办幼儿园7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3所。
家门口看好病,让群众更有“医靠”。“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开展8年,专家人数由25名增至232名,惠及醴陵及周边县市群众16.3万余人,直接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5700余万元。去年,该市打造“265”健康服务模式,即2家三级医院牵头,6个片区医疗中心为支撑,5公里健康服务为半径的健康管理服务圈,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解民忧为本。
“心中的包袱终于可以放下了。”醴陵市东富镇敬老院背靠山、面朝水,改造后焕然一新,其院长陈海军如是说。
该院始建于本世纪初,早期未全面规划消防设施建设。去年,醴陵市民政局通过争资和自筹方式投入800万元,悉数推进农村公办敬老院消防设施改造,筑牢安全“防火墙”。
“改造后,楼道里增设了自动喷淋系统和烟感报警器,房间门口设置了紧急报警按钮,每层还有防烟面罩、干粉灭火器等应急工具。”陈海军介绍说。
居家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模式,仍是多数人的选择。去年,该市民政部门争取上级资金211.5万元,为辖区70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了适老化改造工作。通过地面防滑、老年用品配置等“量体裁衣”式家装“小手术”,守护幸福“夕阳红”。
醴陵坚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推进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去年,该市在乡村振兴领域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如聚焦农村产业兴旺,建设高标准农田5.17万亩,9家企业15个产品获得“湘赣红”区域公共品牌授权;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建设10个幸福屋场示范创建单位、113个秀美庭院等。
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去年,该市推进第二自来水厂项目建设,并将其列入2023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建成后水处理量每天可达5万吨。目前已完成厂区内综合楼建筑工程、沉淀池等13个构筑物基础及主体施工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去年,该市加快推进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补齐水利民生短板,投入1500万元,完成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做好民生工作,只有“进行时”。醴陵将继续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定不移为民办实事,积极回应人民热盼,共享改革成果,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