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质生产力 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程炳友

    新质生产力是指某种性质的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在内部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原创性提出的新概念,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效形成具有株洲特色的新质生产力,这对推动株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价值。

    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筑牢株洲新质生产力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表明科学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不断健全“工作项目化、管理扁平化、项目团队化”的协调运转机制,从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机制、政策等方面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核心技术攻关、高端平台组建、科技企业培育、裂变孵化创新、科技合作深化和机制改革升级等重点工程,使全市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国之重器”加速涌现,“战略科技力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为株洲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实现从“加快形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以更高标准和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巩固现有成效,加快补齐株洲基础研究不厚实、科研投入不平衡、创新协同不密切、成果转化不充分等诸多不足,大力提升株洲新质生产力内生的发展动力。

    科学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夯实株洲新质生产力之“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土壤与基础,锚定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方向能有效推动双方良性互促。如何做好蕴藏大量创新元素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是关系到株洲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更大力度支持株洲电子信息、电力新能源装备、高分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适度超前谋划北斗应用、永磁动力、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发展布局,树立正确导向,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株洲新质生产力发展领航。另一方面,聚焦现代产业集群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有序布局,产业集群是新质生产力天然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株洲先后获评3个国家级、6个省级产业集群,国省集群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未来的培育重心应是聚焦集群升级,着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等国家级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先进硬质材料、服饰等省级产业集群升格为国家级,大力提升株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平台。

    持续优化社会营商环境,提升株洲新质生产力之“态”。企业是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和最有力推动者,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质量营商环境关键在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党的二十大强调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要从资金、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搭建协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积极从更高层面和更广维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服务机构等相关方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要更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关注企业家合理诉求,创造更好的产业生态,在更深层次上为株洲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