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烽 通讯员/陈良 崔林
开栏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以“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为目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擦亮株洲生态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即日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株洲日报开设《绿水青山株洲美》专栏,报道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日常动态,以及老百姓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等。敬请垂注!
您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有什么好的“金点子”,可将其发送至邮箱68317805@QQ.COM,我们将择优采纳刊发。
2023年,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幸福株洲为目标,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3大保卫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市大气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率为89.3%,绝对值、改善率分别排名全省第6位、第1位,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全市31个省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及改善率均排名全省第4。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38%。炎陵县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茶陵县、攸县、醴陵市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主动服务园区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春风行动”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出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实施“多评合一”试点,累计服务企业20多家,工作成效获《中国环境报》《工人日报》等权威媒体向全国推介。
在全省率先推出推行轻微违法免罚、公开道歉承诺轻罚机制,并大力举办“生态专家下基层纾困解难助发展”等活动,累计帮扶企业324家。每月18日举办“服务企业环保接待日”,面对面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80余个。在全省率先建成株洲市园区环保服务中心攸县分中心,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园区事园区办,园区办事不出园”。
坚持民本情怀,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工作达序时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春雷行动”,积极为“夏季攻势”打好了提前量。“夏季攻势”任务7大类161项(分解后165项),已全面完成,完成率100%。深入“利剑行动”,全市环境风险隐患点,实现风险隐患整治降级。株洲清水塘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审批同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地区。同时,株洲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强化环境监管,工作能力持续提升。全市环评审批新、改、扩建项目494件,否决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项目2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全市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完成率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进“村巡查、镇处置、县执法、市统筹”环境监管新模式,有效打通了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局县工作会商”,主动与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面对面座谈会商,有效凝聚了污染防治多方合力。
积极创先争优,全力打造株洲样本。牢牢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一批极具株洲特点的污染防治工作模式、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株洲智慧”。
株洲成功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环境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在“一米城市”创建中获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委表彰(全国14个,全省唯一)。“绿苗行动”获评“全国‘儿童友好,环境友好’优秀典型案例”、“全省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生态文明“六进”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枫溪港黑臭水体治理入选全省环境问题整改典型案例;湘江株洲段入河排污口整治、醴陵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入选“全省‘夏季攻势’典型案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