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贷款增量、增速均创新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通讯员/徐芳 张海峰

    近日,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95.9亿元,同比增长14.3%,为近3年增速新高;去年全市新增贷款余额463.8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新增额创历史新高;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均在全省排名第三。

    新增贷款流向何处?金融如何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制造业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制造业,是株洲市的核心支柱产业。2023年,全市金融系统精准支持制造业做强做大优势,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69.4亿元,同比增长31.2%,增速同比提高15.0个百分点;全年新增87.8亿元,同比多增48.4亿元。

    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6.0%,占全部制造业贷款余额的55.9%;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4.3%,增速同比提高50.8个百分点。

    资金还流向了哪些领域?从细分统计数据中可看出,还有基建、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

    2023年末,全市基础设施类贷款余额1126.9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年新增169.6亿元,同比多增59.9亿元。

    人民银行株洲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分析,基建领域成为贷款放量的获益主体,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有利于信贷红利传导至投资端,支撑经济增速稳步回升。

    涉农、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创近年新高

    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在发挥着精准“滴灌”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深度激活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4.5亿元,同比增长26.6%,增速同比提高7.0个百分点,创2019年调整统计口径以来增速新高;全年新增112.3亿元,同比多增42.9亿元。

    此外,在涉农贷款方面,也有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入广袤田野。2023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176.7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增速新高;全年新增176.2亿元,同比多增41.7亿元。

    金融赋能民营经济

    畅通市场循环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31条具体举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及时雨”,树立了“风向标”。我市金融系统也加大民营企业首贷、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持续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2023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37.9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继前年11月末扭转同比回落趋势后,再次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

    资金活跃的地方,大多充满了活力。2023年末,全市住户非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9.2%,增速同比回升5.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95.1亿元,同比多增34.7亿元。其中,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新增41.6亿元,同比多增18.7亿元;个人经营贷款新增53.5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

    “这充分反映出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强,市场循环活力加速畅通。”上述负责人表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