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近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专场招聘会在湖南工业大学举行。持续4小时的招聘会,因为时间、招聘方式等问题,导致供需双方收获均不尽如人意,让组织者有了新的认知与思考。
企业着急 大学生淡定
此次招聘会,人社部门组织的全市60多家企业,提供了研发、工程师、储备干部等2000多个岗位,初始月薪均在4000元以上,月薪5000元至6000元占了大部分,工程师岗位月薪7000元至15000元。
遗憾的是,招聘会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岗位可选性多,薪酬待遇也不错,但收获不多。”多家企业总结。
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湖南工大2024届毕业生提供了“管理培训生”岗位,需求20人,月薪4000元至6000元。有五险一金、带薪年假、防暑降温等福利,非本地毕业生可享租房补贴。“现场只收到了6份简历,确实不够理想。”该公司招聘人员说。
与企业争相“抢人”形成反差的是,大学生表现淡定。“6月才毕业,现在找工作还有点早。”“考研、考公排在前,找工作排第三。”“还没有想清楚从事何种工作?”……不少大学生表达类似观点。
本地企业校招“赶了个晚集”
湖南工大毕业生不急于找工作吗?显然不是。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该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了89%,高于全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值。不过,从去向看,仅约37%的毕业生留在省内。
“毕业生去外地,并不一定是待遇丰厚,招聘时机和方式也很重要。”湖南工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舒扬说,珠三角是学院毕业生集聚地。薪酬上,珠三角企业起始月薪为6000元至8000元,与本地企业差距并不大。但珠三角企业校招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每年10月份之前就进入高校,相当于提前半年预订次年毕业生,二是企业HR以学长的身份进入高校招揽学弟学妹,打感情牌,“这种招聘效果不错,有企业一次性就招录了10多个毕业生。”
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左阿琼认同舒扬的观点。当天招聘会,该公司需招聘20名工程师、5名会计,月薪6000至9000元,结果只收到了3份简历。
左阿琼总结了三个原因。一是时机没选好,12月、1月、2月是校招淡季,在秋招结束不久时,想就业的学生基本有了下家,考公、考研结果要2月底或3月才出来,这部分学生暂不急于找工作,“本地企业此次进校园招聘赶了个晚集,招聘效果自然会打折扣”。二是城市地域限制,应届毕业生更偏向于大城市,即便是省内也会优先考虑长沙。三是企业品牌度有待提高,虽然企业待遇福利不错,在行业内响当当,但大学生并不熟知。
留住大学生要打好“组合拳”
当天,招聘会举行的同时,各县市区人社局局长在湖南工大召开了座谈会,主题就是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何将更多的毕业生留在株洲。
湖南工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郭毓东建议,在地域、薪酬待遇优势不明显的背景下,本地企业要留住大学生,首先要抢占先机。比如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机会,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毕业后倾向于留株就业。同时,大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对提升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湖南工大经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锋认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需要关注。其原因一是就业压力大,二是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希望人社部门组织专家进入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制定职业规划。
“园区企业感叹招工难,大学生找工作难,很大原因是没有畅通的对接渠道。”天元区人社局局长易作为说,他们将安排就业专干与湖南工大专人对接,共享互通供需信息,破解“两难”。
湖南工大副校长范晓阳说,作为株洲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将加强政校企合作,紧扣“3+3+2”现代产业体系,为株洲培育更多人才。
市人社局副局长田智思表示,人社部门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深入开展政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资源双向融通。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组织优质企业进校园招聘;组织邀请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本地企业实习与见习;一对一关心帮扶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与此同时,针对内地高校毕业生创业与成果转化短板,推动创业引领工程,实现湖南工大学子创业培训全覆盖,营造浓厚创业气氛,在大学生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带动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