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姜满珍

    细细读完《自得集》里每一首诗,我对作者有了更深层全面的了解。认识作者缘于2004年秋陪聂鑫森老师一行去荷塘区采风,当时作者在荷塘区当组织部长,写现代诗,也写散文。那时我想,这么好的领导如果能去我们那里工作就好了。2013年6月,组织终于将他派到我们那里当县长,撤县设区后改任区长,总共八年,这对我们渌口文艺界的同志们而言,无疑是一桩幸事。

    平时讲“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可能显得空泛,但刘克胤是本地作者,读其诗,还确实如见其人,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其人。我相信,凡读过《自得集》的人应该与我有同感——自然流畅,真挚深沉,亲切感人。作者始终坚持“真诚、明朗、简约、健康”的创作原则,取材近前,力戒生僻,不作古奥,有“老妪能解”的白居易风格。像我这样平时不太读旧体诗的文学爱好者也能得知其意。虽然有几处的字词我都未曾见过,但并不影响我对一首诗的理解。

    如《忆昔》(组诗)中有“爷喜中秋同看月,娘忙里外罗酒浆”,这个“罗酒浆”我确实记不起还在哪见过,意思是张罗酒和菜;《问僧》中的“江河泛滥鱼是贱,道路崎岖草木秾”,非常喜欢植物的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秾”字,是草木繁盛的样子。

    作者系上世纪80年代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曾在大型央企工作多年,典型理工男,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写作,且几十年如一日。所以,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笔耕不辍,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书斋藏闹市,恕过不开门。一室我为大,孤身诗作魂。有心防日短,无意到更深。客至不相扰,高低表谢忱。”读了《恕过》这首五律,便不难窥见其读书写作专注的一面。

    诗主性情。这部诗集中作者写给祖母、父母、岳父母、妻子、兄妹、女儿、同学、同事、朋友、老师的至情至性的篇章自然令我印象深刻。他为四岁时就夭折的大妹写了一组诗,九泉之下的妹妹若是知道肯定会觉得欣慰,能有这么一位有情有义有才的兄长。

    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不少都得到过他的赠诗,像章文才、朱江、黎平、谭伟军、晏建怀等。《他乡》记叙了他与同事自驾游黔东南的一次出行——夕饮农家前庭,听溪水潺潺,酒至微酣,解衣光膀,更觉快意!他在诗中写道:“驱车去远方,一路赏晴光。木屋风情老,山花兴味长。叮当小夜曲,踉跄酸鱼汤。人道他乡客,前身是楚狂。”真是亲切可感,如在目前。我平时只看到他工作中严谨、严肃、严格的一面,很难看到他不羁的一面。

    酒能助诗兴,也见一个人的性情。写诗的人可能都喜欢饮酒,作者也不例外。他写酒的诗很多,如《独饮》《恕醉》《乞酒》等。“病来医莫助,饮之即精神”“八十三岁去,一脸笑吟吟”(《高人》),读来让我也想一醉方休了。

    当然,更见作者情怀和境界的,还是关注弱势群体和受灾受难者的诗篇,如《访贫》《卖艺》《悯农》《讨薪》《代言》《沉船》《性命》《不堪》《访问》等。作为曾经工作在县(区)基层的行政长官,他从不忌讳抒写苦难人的生活。“北望洞庭水,南开衡岳云。千秋流远梦,津口复沉吟。能不恨头白,苦难换日新。一朝挂冠去,百里富还贫。”(《卸任》)作者八年后离开渌口,作了一次盘点,一次反思——辛苦了,但也有遗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农村的人,应该容易被作者写农村生活的篇章感动。作者写的好几首诗让我也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忆昔》(组诗一)里写的插秧怕蚂蟥,我以为只有女孩子怕,原来男孩子也怕。“双抢”的辛苦是促使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最好的鞭策方法,我小时候曾对父母说这辈子讨米也不想当农民,那个年代当农民实在是太苦了。《砍柴》写那年头很多农村孩子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村孩子都做过的事情,“岁月欠温饱,乾坤知细微。解馋拜天赐,有米要柴饮……偶因光脚去,难免竹签锥。口水糊泥土,精神当吗啡……”读来乡土气息极为浓厚,让人感觉甚是亲切。《上树》写“少年上树掏鸟蛋,眼睛不敢朝下看。或遇心急树摇风,双手涔涔背出汗。”写得太贴切了,我虽是个女人身,小时候这样的体验还是有的。

    好多首写植物、动物的诗,也让我耳目一新。《方竹》《檵木》《枯荷》《蚂蚱》……其中“风摇窗外树知寒,千里冰封腊月天。已忘多时未谋面,不因陋室总投缘。低飞自请松筋骨,静坐权当习道禅。欢喜有心来作伴,神思助我构新篇。”将人人讨厌的苍蝇写得妙趣横生,读来让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园中》“豆角挂树上,小葱聚墙边。苦瓜一身坨,丝瓜爱光鲜。芫荽刚破土,白薯犹贪眠。子姜妄言辣,青椒笑翻天……”写得生动形象,俨然一个菜园子呈现在你的眼前。类似的还有《即景》《湖边》《竹山坳》《樱花园》等等,每一篇写景写物的诗都如“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怀璧原无罪,开襟不染尘。天心怜赤子,铁血铸青春。夜入柔肠断,诗从曙色新。一生聊自得,谁复听风云。”这是一首与诗集同名的诗——《自得》。但凡有一官半职的人最怕别人说他哪里没做好,尤其是业余有点雅好者,最怕别人说他“不务正业”,作者是个追求人格独立的读书人,显然不屑于把这些放在心上。读书写诗是正能量的事情,工作之余有这么一点爱好,他并没觉得半点不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应该是这样想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