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党旗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古岳峰镇腰塘村村民在集中供水站取水。 刘思 摄

    编者按

    乡镇就像一架桥,一头通往县城,一头连接村落。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乡镇往往是短板所在,但也是潜力所在,如何激活基层党组织“红细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特开设《党建“镇”能量》栏目,挖掘、展示乡镇“党建+”特色、亮点,通过典型示范引领,迸发更多发展正能量。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渌口区古岳峰镇坚持党建引领、党建赋能,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淬炼干部能力作风,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绘就了一幅“人心齐、乡村美、产业兴”的幸福画卷,为建设“青春渌口,创业新城”添彩加油。

    走找想促,解决“急难愁盼”

    “现在好了,随时有水用!”1月10日,翟家桥村集中供水站,村民黄伯平拧开开关,看着清澈的水哗啦啦流进桶子,他高兴地说。

    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的古岳峰镇,因山地多、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土壤蓄水能力不强,常年出现季节性缺水。2022年,该镇遭遇严重干旱。

    该镇党员干部不计得失、冲锋在前,安排流动送水车早7晚12持续上门送水,并协助村民打新井、修老井,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可送水不是长久之计,在经过实地走访调研,邀请市区水利专家论证分析后,该镇将“不动的送水车”——分散式集中供水站建设列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

    得知要建供水站,有村民将私家水井贡献出来,交由镇政府和村上出资改造;在外打拼的村民纷纷往家乡打来电话、发来微信,并捐款;各村投工投劳,想方设法降低建设成本。去年7月,该镇在11个村建成26处集中式供水站,村民可以随时取、放心用,实现用水自由。

    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做调研、办事情,终会收获群众满满的信任与支持。

    修复杨柳灌渠是改善缺水问题的一项重要工程,可施工需要占用部分村民的菜地、林地,而项目资金有限,没有占地补偿的预算。镇村干部入户走访、耐心解释,老干部、老党员带头响应、调解矛盾,配合工程建设的村民越来越多:尹清砍掉自家100多棵杉树和50多根竹子,尹光华铲平家门口的小菜地……最终,项目沿线的80余户村民全部选择无偿让地,并放弃地上作物补偿,项目顺利动工,并于去年7月完工,为当地粮食生产护航。

    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受益的是广大群众,映衬的是古岳峰镇发展为民的初心。

    农旅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这里东西物美价廉,欢迎大家来玩!”1月6日,又到了汤圆坳市场赶集的日子,视频号“村里来信了”创作者郭娜举着手机,把镜头对准集市上的农特产品,刚出锅的糖油粑粑、水灵灵的蔬菜……充满烟火气的“赶集直播”,吸引了不少被唤醒“乡愁”的网友在线观看、问价。

    去年10月以来,古岳峰镇借着乡村赶集活动火了一把,来自长株潭的游客坐着大巴车来到乡村,赶大集、买土货、摘鲜果。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流量变现”,岳峰药糖、向阳手工面等农副产品收获了一大波粉丝的心。

    有了关注度,如何留住流量?该镇围绕打造“渌口消费,放心实惠”的“渌口赶集”品牌,由镇领导干部包集市,同时加强巡检,确保集市食品安全和价格公平,维护集市秩序,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同时,邀请本土新媒体活跃人士,实地游览镇村景点,品尝特色美食,召开“金点子”交流会,收获了不少“锦囊妙计”。

    近年来,古岳峰镇围绕特色农业小镇的定位,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支持“渌湘农林”等企业发展直播电商带货,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同时,依托三旺村龙牙红百合基地,举办“百合花”科技文化节,既有专家齐聚促推产业发展,又吸引游客来赏玩打卡,扩大了知名度。

    古岳峰镇文化历史底蕴厚重,手握“好牌”,该镇积极动员有情怀的老教师、老干部等把原来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收集整理成册,计划利用闲置的房屋建设农耕文化馆和村史馆,为传统文化打造实质载体,让人们在老故事、旧物件中触摸“看得见的乡愁”,吸引更多人来了解这片土地。

    学干合一,练就过硬本领

    去年10月,渌口区组织140余名区直机关、镇、村干部走进浙江,学习乡村振兴的经验。一回来,古岳峰镇迅速组织镇村干部召开学习交流会,分享所看所听所想,剖析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可行性规划和建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去年来,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该镇一方面组织镇村干部去到先进地区,感受差距、汲取经验;一方面在镇内开展看现场等村级“大比拼”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干部干事创新的活力,让好的工作方法、经验得到推广。

    以学促干,关键在干,而干部愿不愿干、能不能干,是决定干得好不好的关键。

    该镇选准“头雁”和产业发展带头人,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增强干的动力。该镇从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中挖掘、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同时,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将跟党走、有能力、敢担当、善治理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配强基层队伍。

    匡正干的导向,形成干的合力。不少村在能人带动下,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转变。如今,三旺村的龙牙红百合、香猪已成其独特的名片,湖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落户于此;岳峰村以资金入股村民开办的家庭农场,发展壮大肉驴养殖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腰塘村打造本土品牌“岳峰香”药糖,带动周边几十位村民就业增收。该镇还积极对接龙头企业,计划整合小而散的榨油坊,学习油茶庄园模式,为“南洲忆”山茶油扩面提质助力。

    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用在能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古岳峰上下一心,正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