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众关心的几个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制图/左骏

    去年到今年,全球多地发生地震。关于地震,大众主要关注哪些问题?万一遇到地震,人们要如何逃生?《万物》综合了相关专家意见。

    1.地震常发生在夜间?

    有网友认为“地震似乎多发生在夜里”,并引用分析称,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晚上强于白天,因此夜间地震高发。

    对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高原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虽受月球影响,但大地震产生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地震并不只在夜里发生,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发生在白天,今年元旦的日本地震也是发生在下午。

    觉得夜间地震比较多,可能是个人对“被震醒”的记忆更为深刻,选择性地记住了更多。

    2.地震的震级如何判定

    地震震级(M)是衡量地震大小的相对量度,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震级范围在1至10级之间,每高出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概高出30倍。一般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可以感觉得到,5级以上地震会对地表及建筑造成破坏。

    3.动物异常是不是地震前兆

    2023年12月19日凌晨,甘肃地震,人们到室外避险时,天空出现鸟群盘旋。有网友表示,动物异常是否和地震有关?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周荣军表示,动物异常现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一定是地震因素造成的。从科学研究来说,有一些动物也可能提前感觉地壳变化(如次声波),但目前很难验证其有效性。

    4.室内躲哪里更安全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用于避险的时间只有大约12秒,这12秒被称为“黄金自救12秒”。

    地震时若感到震感,要快速寻找“三角避震空间”,比如内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或躲到坚硬的床下边;若所处的是一层且室外较开阔,可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地震结束后,应迅速撤离前往安全区域,切勿乘坐电梯。

    5.室外躲哪里更安全

    如果身处室外,避开人流、高大建筑物,逃向平面避震空间,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

    如果开车时遇到地震,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车停下。不要将车停在树木、高架桥、建筑、高压电缆、十字路口下面或旁边。

    6.地震时的正确避险姿势

    避险时,可采用蹲下蜷曲、背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的体位,形成自救空间。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物。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前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颈。

    7.手机如何开启地震预警

    夜间地震时人们酣睡正浓,能及时得到预警、在紧急时刻争取避险的宝贵时间尤为重要。

    市面上不少手机型号都能提供地震预警功能,可根据手机品牌进行操作。

    (来源于《生命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