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科目三”出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戴凛

    【放下偏见。】

    去年,热舞“科目三”在网络上横空出世。伴随它的出圈,“低俗”“没有美感”等评价也不绝于耳。

    什么是热舞“科目三”?据网友介绍,“科目三”最早出现在广西的某场婚礼中,用于庆祝新人喜结连理,增加现场气氛。只因“海底捞”员工的再创作,让它变成了网红热舞。借着元旦跨年的东风,网红热舞“科目三”又小火了一把。它不仅成为一些单位年会中的热门节目,甚至还走进校园,成为学生元旦汇演中“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

    跳“科目三”正在成为更多人的欢乐源泉、“解压神器”。比如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的2023年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的开场表演中,世界拉丁舞冠军克里斯蒂娜就跳起了“科目三”;有网友拍摄的一段传统京剧《辛安驿》中,演员在表演中也加入了“科目三”的脚和手部动作,引来不少观众哈哈大笑。这样的舞蹈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比如一些国外的视频App中,金发碧眼的青少年也纷纷跳起这样的舞蹈,并将其命名为“kemusan”,充满中国味。

    笔者认为,这样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出圈,一方面是因为模仿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情绪,释放压力。就像“挖呀挖挖呀挖”,来源于人们质朴又向往的生活,让人看到了青春活力的样子,甚至找回童年的感觉,展现了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对于这一“网络现象”的兴起,与其站在审美的“制高点”,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指责它没有美感、粗俗,影响青少年成长,不如放下偏见,去理解它红火的背景。其实在无伤大雅的情况,给大众一个释放情绪、展示青春活力的舞台,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和胸怀。

    对于中小学生家长来说,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正确引导,“科目三”并非洪水猛兽,当年的小虎队、霹雳舞,不也正是我们曾经的青春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