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俯瞰图
张冬娇
走进茶陵县龙下灌区管理局,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树木高深,几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红砖黑瓦房在林中若隐若现。两条水泥路分别向左、向前伸入密林深处。路两边整整齐齐的樟树高大遒劲,树枝在道路上空彼此交叉,形成一道绿色拱桥。行走在这样的桥下,只觉身心清净,一股历史纵深感和丰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水泥路前行几百米到达局机关办公大楼,被誉为“夜明珠”的青年电站就在楼前坡下的洣水河畔。这是茶陵第一座混凝土结构大型水利水电枢杻工程,位于洣水干流上游的铁甲山,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由非溢流坝、溢流坝、土坝、输水建筑物、电站、升船机等建筑物组成,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通航的综合性水利、电力工程。
四十多年的风侵雨蚀,大坝已有了明显的沧桑感。但是站在坝上俯瞰下游,那汹涌澎湃的水流以及巨大的水位落差依然令人震撼。大坝如同一扇巨门镶嵌在洣水河道中,铁骨铮铮,任凭激流翻滚,我自岿然不动。与激流相呼应的,是蛰伏在大坝下游左侧的发电厂房,一排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层楼房,几台立式水轮发电机组一天24小时轰鸣着,工作人员正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几十年如一日。
大坝上游,又是另一片天地。水面开阔,水平如镜。一座连一座的山,如屏如盖如塔,环绕于此。正是深秋季节,茂密的树林被秋分和寒露这些节气涂染得色彩缤纷,墨绿青翠淡黄间,夹杂着醉人的酡红,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画,有着说不出的闲适与宁静之美。
一边是水流激越,气势磅礴,令人心生敬畏,一边是风平浪静,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实在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清风徐来,携来山林清新的气息,神清气爽中一股豪迈之气油然而生。
四十多年来,电站就这样巍然屹立在铁甲山下,与青山做伴,与清风明月为伍,坚守着防洪、发电、灌溉、生态旅游等职责使命,佑护着这块土地,造福着一方百姓。
饮水思源,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要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到底有多艰难。从《龙下灌区管理局志》得知,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全县电力短缺落后的问题,4000多名民工舍小家顾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在铁甲山下,开山劈石,拦河筑坝。他们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抡着10磅的大锤,握着5米长的钢钎,打灌浆孔,开凿岩石;他们凭着一副副血肉之躯,在寒冷的冬天,跳进刺骨的激流中,筑起一道坚持两个多小时的人墙,拖来木排,横跨龙口,把石块填了,把粘土铺了,把20米宽、3米多深、流量达30立方米/秒的主河道堵住了。为了抢在汛期前修筑出高于水面150米的工程,他们一天连续作战23小时浇筑混凝土,在返回驻地的途中睡了一夜……
从方案到设计,从勘测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块混凝土都留下了建设者的汗水和脚印。茶陵人民凭着茶陵牛的那股韧劲和拼劲,战天斗地,奋战三年,硬是把这座不朽的丰碑高耸在铁甲山下,同时也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镌刻在洣水浪花之巅。
徘徊在激越的水声里,徜徉在湖光山色中,不能不相信,生命因为信仰而灿烂,人生因为理想而神奇。青年电站,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茶陵人民顽强意志的注脚,是我们生命的营养和奋进的力量。
这种精神和力量,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