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也能管好城里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移民户在社区里的企业上班。 陈洲平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李亚玲

    “乡亲们,公章带下山了,现在就给大家办证。”12月22日上午10时许,每周五基层书记例会后的“移动办证”服务,又一次在茶陵县虎塘社区居委会办事大厅拉开帷幕,为30余位来自桃坑乡的移民户集中办好计生、养老认证等事项。

    这种“移动式”集中办证背后,蕴藏着桃坑乡破解“移民飞地”基层治理难题的大智慧,折射出该乡践行“枫桥经验”的精彩实践。

    自2006年起,茶陵县启动东阳湖水库建设,桃坑乡14个乡村或部分、或整村被淹,8840位居民大多被整体迁移到县城两个新设立的社区,“移民飞地”从此应运而生。秉持历史主动精神,桃坑乡政府把“飞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积极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职责交叉、责任不清和治理真空等难题,努力探索“移民飞地”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户在山上 人住城里

    12月22日清晨6时许,从湘赣大市场传来的叫卖声,唤醒了虎塘社区。60多岁的林连华提着篮子早早出门,短短3分钟就来到市场买菜。

    作为首批落户虎塘社区的移民户,林连华曾对这条不到200米的道路颇有微词:当初,大家欢欣鼓舞进城,可随着移民人口增多,脏乱差一度成为这里的代名词。去趟市场,一百多米的路杂乱无序,有乱放的杂物、车辆,还有私搭的菜园、小围墙……

    虎塘社区和桃江社区,正是桃坑乡的“移民飞地”。2006年,茶陵县政府从云阳街道、下东街道和利民办事处划了两块地用于移民安置。谁料进城后,遭遇不少“成长的烦恼”。

    人虽然下山了,但办证还得回山上去;土地没了,工作没了,人心越来越浮躁,新邻居之间摩擦不断;村民陆续下山建房,租户不断增多,带来诸多治安隐患……说起当初的移民生活,不少居民抱怨连连。

    有意见的,还有社区干部。“以前想治理,由于没有执法权,人手也不够,难啊!”虎塘社区党支部书记邝宏兵说,2009年,他负责管理两个移民社区,遇事向上反映过,由于多方管辖,职能交叉,不知哪事推哪扇门,就算碰对门,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接二连三。

    “移民社区治理难,难就难在‘飞着’。”桃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炳炳说,由于行政区划和管辖权不统一,桃坑乡有属地管理责任,却没有社区管理权限。人虽然进城了,但资源管理和政务服务却“留”在山上。

    三融四联 夯实“堡垒”

    不能让“飞地”变成事故的隐患地,桃坑乡下定决心,“对症下药”,彻底根治“飞地”难题。

    面对权责脱节、效能不高等困扰“飞地”治理的“病灶”,桃坑乡开出“新处方”——执法权缺失,用服务补上。

    “药方”有了,但“药材”哪里找?近年来,桃坑乡一直致力于优化政务服务,努力破解移民社区基层治理难题,但起初效果并不明显,问题在于基层“堡垒”缺人。

    随着移民工作启动,不少非移民户纷纷搬下山,两个社区居民达1.2万余人,可每个社区仅有党员20余人。

    对此,2017年开始在虎塘社区管委会担任党建专干的黎爱红深有感触。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曾是一块“心病”。“社区仅靠20余个党员根本管不过来,往往是这边刚整治,那边又死灰复燃。”黎爱红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移民社区党员少,就联动山上的党员一起来服务。”桃坑乡党委书记陈吏说。

    2022年4月,桃坑乡在虎塘社区打造“三融四联”党建引领加强移民社区基层治理示范点,通过“组织联动、属地联络、分类联系、事项联办”方式,实现移民“生活融合、身份融入、管理融城”。

    “现在参与基层管理的党员有67人,其中住在社区但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有46人,基层力量充足,实现了‘村里事’社区办。”邝红兵说,这是“三融四联”带来的成效,党员小组长取代曾经的村民小组长,家家户户都有联络人。

    党员曾玉英习惯走访附近邻居,帮忙化解邻里矛盾;党员何志阳巡逻自家楼栋附近三条街,检查卫生和私搭菜园问题;重大节日,党员陈开林会走访困难家庭,嘘寒问暖。困难被党员抓在手里,以服务代治理不再是一句空话。

    精细服务 安稳融城

    12月27日上午8时许,在虎塘社区一个箱包生产工厂里,曾书红熟稔地操作缝纫机,拼缝、卷边缝、绱拉链……一天下来,她能做1000多个编织袋,月收入超4000元。

    这个工厂是去年引进的,20多个移民户在此上班。

    搬得出,更要留得住,关键要服务好。在现有移民政策下,就医、就学不再是难题,而就业成为困扰移民户生计的关键。为此,桃坑乡探索移民就业新路径。

    房屋布局规整的虎塘社区引进10余个服饰加工企业,利用社区和居民闲置房屋办企业,每年给社区带来收入10万余元,解决200多个移民户就业;交通便利的桃江社区,发动居民从事餐饮、零售行业;临街房屋变门面,规范经营。同时,该乡还积极与茶陵经开区对接,帮助400多个移民户入园就业。

    留得下,更要融得进。虽然进城10余年,仍有不少移民户显得与城区“格格不入”,融不进城市。

    乡愁,是消除人心隔膜的法宝。桃坑乡客家人居多,传统文化被逐步唤醒。社区每年组织酿豆腐、炸油果等美食制作拼比活动,营造浓浓的客家年味;虎塘社区成立舞龙灯队,逢年过节,非遗表演客家火龙成为保留节目,让移民户有了精神归宿……随着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移民社区成为桃坑人的“新家园”。

    “飞地”治理有了突破,但让“山里人”真正融进城里,后续“精细治理”永无止境。如今,桃坑乡以便民服务为抓手,全力打造新的乡政府服务站和村(社区)服务点,完善卫生、警务等服务,让移民们住得更安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