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了不少问题,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和职能部门的积极办理。解决民生小事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关乎“幸福株洲”的成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要让大家的苦恼有地方说,让大家的忧伤有人看得到”,道出了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声音的重视。为了“看见”更多群众的问题、意见、建议,“看见”党委政府所做的努力和解决成效,“看见”双方密切互动、齐心协办的过程,本报今起开设《看见》栏目,记录基层小事办理背后的民生大情怀。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伍靖雯
【呼声】
市民反映:中心广场附近人流量大,非机动车停放点偏少,有些非机动车随意停在人行道上。能否在这些核心商圈多增加一些非机动车停车位?
【目击】
现在,市民行走在株洲电信大楼附近就会发现,非机动车辆停放指引标志清晰,一排排非机动车辆有序停放在内。然而,哪怕是半个多月前,这道路两侧最常见的是随意停放的非机动车,场面拥挤凌乱。
“以前在这里散步,经常要在电动车的夹缝里绕行,甚至根本没法走。”附近居民漆汉光,每天要到这里散步,对于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很是无奈。
“芦淞区作为老城区和商贸区,停车矛盾确实较为突出,也是我们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中心广场附近住宅区、商务中心林立,骑非机动车出行或上下班,是周边市民的普遍选择。另一方面,这沿线非机动车停车位偏少,有的市民为图便利,“见缝插针”在人行道上停车,对停车秩序和市容造成影响。
此前,芦淞区城管部门曾在七一路至车站路沿线,施划了20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点,可容纳约2000辆非机动车同时停放,但一些地段人流量大,依旧很难充分满足市民停车需求。此外,部分停车位标志线也因为时间已久,出现老化褪色、划线模糊不清等问题,给市民停车带来不便。
“我们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精准、精细解决‘痛点’。”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收到市民反馈的这一问题后,该局迅速组织芦淞区城管部门和相关街道办事处,通过分析大型商场、主干道等区域的人流量数据,在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占用消防通道的前提下,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在芦淞路、七一路、人民路、枫溪大道、株洲电信大楼前坪等区域增划了160余处非机动车停车位。此次“查漏补缺”,新增近千个停车位,并对800余个破损褪色的停车区域标线进行更新。
目前,我市城区主次干道共有近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声音】
漆汉光(市民):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今后我们能安心散步了,为政府部门的高效作为点赞。
胡女士(在中心广场附近开店):新设的停车位就在我门店附近,以后再不用为停放电动车发愁了,周边的市容环境也更清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