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志伟 刘晓芳 管亚昆
信访,因疑而访;积案,因难而积。
以事不避难的担当,回应群众关切。今年来,渌口区围绕主题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深入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紧盯一批时间跨度长、案情复杂、历史遗留、涉及面广、群众关切的“骨头案”“钉子案”,采取区领导包案、组建专班、一案一策等方式,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推动领导、制度、资源、服务下沉,努力将信访积案化解推上法治化、常态化轨道。1至10月,该区成功化解并息访息诉积案13件,实现“减增量、降存量、防变量”目标;渌口区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领导包案
在“促长效”上建机制
作为长株潭“南大门”和株洲“南拓”“拥江”战略腹地,渌口区被列为全市5个重点开发片区之一,南洲新城定位为产城融合的7个新地标之一,其重要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然而,处于园区核心地带的南洲镇江边村祠东组,却因屡屡拒绝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字,成为项目建设过程中“肠梗阻”。
为何?这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1980年,原洲坪乡菜花桥村陈家祠堂组内部分家,分为祠东、祠西两组。彼时,荒山野岭在村民眼中并没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两个组对田土山进行分配时,协商不够充分、分界也不太细致。祠西组选择了一般山林多、耕地产量较低的大面积土地,祠东组选择了油茶山林多、耕地产量高的小面积土地。
相安无事20多年,却不想这个看起来“随意”的选择,却为后面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埋下伏笔。
2008年,株洲县(现渌口区)开始规划建设南洲新区。此后,从园区骨干路网建设,到后面陆续实施的渌湘大道、丰达电气、凯邦生物、工塑耐磨等重大项目,均涉及征地拆迁。其间,祠东组认为土地权属有争议,始终不愿签下征地协议,涉及该组的项目落地与推进要靠司法强制执行。
2017年,县里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此后3年多时间里,县、镇干部无数次深入走访调查,拿出具体方案和措施解决了该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但因涉及补偿标准问题,谈判搁浅。
2021年,华旦新材料项目签约渌口,这是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项目,对增强园区实力、带动群众就业、增加财政税收,将发挥重要作用。渌口区重启祠东组遗留问题的调查与谈判。
找准线头、解开疙瘩,谈何容易。这一案件时间跨度长,参与经办的人员不知换了多少,有的政策依据早已调整,有的历史资料缺失。但悬而不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更对渌口长远发展不利。
“领导干部要拿出事不避难的担当,压实责任、吃透案情、研判风险、穷尽方法、守住底线。”渌口区委书记李晓彤说。
今年,针对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疑难杂症”,渌口区委、区政府明确区委政法委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的牵头单位,每个积案确定一个包案区领导,组建一个化解专班,制定一套专项方案,进展情况每天一通报,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导。从调查分析到最后拿出解决方案,包案领导全程参与,一包到底,形成长效机制。
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山头。结合“走找想促”活动,渌口区委副书记、区长赖晓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碧武等区领导,10余次深入组上走访调研,召开现场会议;属地南洲镇与林业、征拆等部门及产业公司派出专人,查阅10余年来的征地拆迁资料,收集到与该地块有关的大量原始凭证材料,明确了相关争议林地的归属;化解专班工作人员逐户逐人上门交流,宣讲法律政策,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最终,一个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得到祠东组60余名群众认可的方案出炉。今年8月,该组最终签订征收协议,这一渌口区时间跨度最长的信访积案得以化解。
矛盾联调
在“化干戈”上有突破
今年10月,随着一堵围墙拆除,曾经几乎“反目成仇”的村民王力(化名)与王强(化名),在调解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终于握手言和。
2018年,王强在建设新房围墙时,被认为占用了村集体公用坪,且围墙距离王力家门口仅3米,引发王力家不满,双方多次发生肢体冲突,产生的纠纷问题难以达成一致。
其间,区、镇、村领导干部和派出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进行协调劝解无果,在走访调查中,也遇到证明人员死亡或者不愿意配合调查等情况,取证较为困难。王力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去年底,渌口区农业农村局对王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要求其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围墙,并将非法占用土地退还给所属组。
王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芦淞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驳回诉讼请求。7月,他又上诉至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然被驳回。其间,区委书记李晓彤,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袁杲多次上门沟通调解,区政法单位、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进行实地核查。
今年7月,省高院作出行政裁定书,裁定驳回王强的再审申请,王强有了调解意愿。有了突破口,相关部门、镇干部分别上门与王力、王强沟通,了解其想法和诉求,并借助乡贤的影响力,劝导王强主动拆除围墙。
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双方签下了调解协议书。围墙在一天之内拆除,村集体对有争议的公用坪进行硬化。这场历时6年的邻里纠纷引发的信访问题,得以化解。
面对如坚冰的积案,渌口区坚持联合法治力量、行政力量、道德力量,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历史遗留问题、信访难点重新梳理研究,找准案件化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情动人,推心置腹交流。同时,夯实资金保障,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维护其合法权益,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打开群众心结,让冰雪消融。
用心是前提、用情是关键,依法依规是根本。对涉法涉讼案件,该区严格坚持诉访分离制度,引导群众走法律维权的道路。对诉求不合理不合法、长期缠访闹访的,在强化教育疏导的基础上,由公安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依法处理。
解剖麻雀
在“强能力”上下功夫
7月,渌口区委政法委开展政法系统专项业务培训,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解读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政法干警的业务能力,提高政法系统解决群众信访问题、规范办理信访案件的整体质效。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一个问题解决了,如何总结好、运用好经验做法,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今年,渌口区政法系统精心策划组织了“渌湘政法大讲堂”活动,每月一个主题,由政法各单位承办,请来专家教授或相关专业的行家里手授课。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生硬的理论、新的法律政策进行细致解读,通过“补课充电”为干部干事“蓄势赋能”;另一方面,通过解剖不同类型的信访案件,分析“个性”、归纳“共性”,为推动信访积案化解积累经验、提供参考方案,实现“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大讲堂”成为干部能力提升的“好平台”、作风养成的“练兵场”。
该区定期联合召开政法、公安、信访、退役军人、卫健、金融、司法等单位联席会议,汇总各条线工作信息和各类涉稳动态,会商研判重点信访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挂牌督战。同时,组织在职党员和镇、社区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召开屋场恳谈会,主动了解群众意见、困难和诉求,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矛盾问题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实行销号整改。
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群众立场内核始终不变。该区学习运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以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为主攻方向,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来,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职能,共摸排矛盾纠纷1475件,成功化解1462件,调解成功率99%,群众满意率100%,真正做到将矛盾纠纷控制在源头、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