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秘书长”不仅是个笑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伟明

    很多年前,作家朋友黄先生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说他路过城区南门口,看到两个老年人在吵架,看样子,应该是夫妇俩。

    那老头一口一句“你打个报告过来批一下嘛!”“你不打报告怎么行呀?”让围观的路人莫名其妙。看了一阵热闹之后,黄先生才搞明白,原来,这老头退休前是某单位的头,退休之后闲着没事,尤其是敲门请示汇报的人一个也不见了,感到很不适应,便想到了个发挥“专长”的办法,让老妻每次出门买菜时,写个菜单让自己批个“同意”。老妻起初为了让他缓解郁闷心情,勉强按他的要求执行了一段时间。这天,老妻实在受不了这些套路,便不经批示擅自上街买菜。结果,老头发现后,追出门来要她交报告……

    黄先生所言,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若非黄先生为人一向严谨厚道,我真要以为此事纯属虚构。但饶是如此,这么多年来,我还是怀疑黄先生的故事大有夸张成分。官瘾十足的人尽管没少见,但那也是在正儿八经的场合而已,退休后在家里还搞这一套,未免太荒唐了吧?即使这种事情真有,也可能只是发生在某个特定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后应该听不到这样的故事才是。

    没想到,事情总在意料之外,世界因此多姿多彩。许多年后,和上述一幕类似的故事,还果真在现实中上演了。

    前不久,云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警示教育专题片《“官油子”现形记》(上集)播出,披露了玉溪市委原书记罗应光的案情。在贪官大量落马的今日,罗应光的贪腐情节未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其中一个细节,却瞬间成为网民们关注的热点。

    据专题片介绍:罗应光不仅在单位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回到家中还不忘过足“官瘾”。他不仅经常召开家庭会议,还专门为此设了“秘书长”“副秘书长”,并在会后发“会议纪要”。用罗应光自己的话说:“回到家,自己还在以领导的架势去把家里面的人召集起来(开会),动辄七八十人,或者家庭会或者生日聚会。然后我被两个家族簇拥在中间,真的像大观园里面的贾母一样,簇拥在里面,还教育大家既要当官、又要发财。”

    看看罗应光的一贯表现就知道,在家里设置“秘书长”之类,并未突破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对这种人来说,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得到,他就做得出;如果平安退休,在家里弄个菜单之类批一批也就毫不奇怪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家事当“官事”,搞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一种可能,是迷恋权力,中毒太深,脑子里除了当官啥都没有。这种人天生就是为当官而来,免他的职不亚于要他的命。他也未必想用权力干多少坏事,但就是喜欢这种感觉,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人生除了当官再也找不到任何乐趣。这当然也是一种三观不正的表现,说难听点就是个病态心理,根本不懂得人格平等、职业平等的道理,自然也不知人生的价值所在。这种人,在位时举手投足间尽是腐朽的官僚气息,只是其时大家未必敢议论敢取笑。等到退下来了,“气场”消失了,他的行为便会让旁观者觉得十分滑稽,完全成为一个笑话。

    另一种可能,是以权谋私,病入膏肓,无时无刻不想着用权力变现。这种人的存在,对政治生态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真危害。罗应光显然属于这种,看看他的“家庭会议”讨论了些什么就知道了。这种官员掌权之后,定然要大搞家族式腐败,父子兵、夫妻档,七大姑八大姨浩浩荡荡一起上。哪怕退休也不肯罢休,借助“余威”四面出击,利用“余热”大谋私利。事实上,退休并不意味着就是平安着陆,有些退休十几年的干部也应声落马了。看案情便知道,这都是些退而不休的人,离开领导岗位依然霸气十足,官气浓重。

    某些“官迷”们表现出的反常行为,虽然是个笑话,但又不能仅仅当作一个笑话。无论哪种情况,都该好好治治。对于前一种,在职时就要教育他心境宽阔些,心态平和些,心路端正些,认识到不管什么岗位的劳动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做官要有平民意识、平等意识,方能泰然面对进退留转,做到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对于后一种,依我之见,只有纪法伺候,别无他法。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除了盯住官员本人,还要盯住他的关联人员。一旦发现公私不分,举家“聚焦”公事、“研究”公事的迹象,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他们目的何在,手段如何,收益多少,绝不能一笑了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