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广海
我国许多地方,流传着“清官脱靴、赃官摘帽”的说法。意思是,如果你是公认的清官,可以在离任时脱下自己的靴子留在任职的地方作为纪念或挂在肩上背走。如果是作奸犯科、鱼肉百姓的,离任时则会被摘去乌纱帽悬挂在城楼上,让老百姓唾骂,并以此警戒后任官员。传说从何而来?我阅读了一些资料发现,“清官脱靴”或源于世人对孔子的传说。
孔子51岁那年,被鲁定公请去当了中都宰。孔子在赴任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妇人坐在地上大哭。原来,老妇人家里非常贫寒,儿子为了让母亲能吃上一顿饱饭,便在收麦子的时候,到别人家的麦子地里捡了点麦子,结果被官家当贼拿住判了刖刑(即砍去双脚的惩罚)。然而,还没有到行刑的时间,中都宰老爷就调任了,听说新官马上就要到任,老妈妈就在此哭泣,想为儿子求个情。孔子了解了真实情况后,答应放了老人的儿子。由此,孔子也知道了,此地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官府不作为、乱作为所致。
孔子到中都上任后,以德感人,以礼教人,并制定了种种措施来发展生产,淳化民风,消除各种恶政酷刑,不久之后,中都的社会风气大大好转,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许多地方官员都跑到这里来参观学习。
由于孔子政绩突出,很快得到了升迁,老百姓知道这一消息后,倾城相送,导致他的一只靴子被踩了下来,大家看到靴子底也薄了、帮也破了,越发体会到了孔子的勤政与清廉。之后,大家将这只靴子留了下来,还在中都城东门楼上专门修了一层楼阁,供放这只靴子,以表示对孔子的怀念和感激。后人就把这只靴子叫“夫子履”,脱靴离任也被视为一种清官义举的象征,一种高尚人格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