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的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总投资5.86亿元的炎陵旅游环线公路,将炎陵各乡镇和景区、景点串在一起,周边美景怡人,素有“五彩公路”之称

    龙渣乡的洣水河特大桥,最高处712.7米,是亚洲第二高桥

    王锡堂

    2014年7月1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一列满载旅客的火车徐徐驶入炎陵火车站,炎陵人民期盼已久的衡茶吉铁路终于通车。人们欢呼雀跃,因为这是炎陵县第一条铁路。

    我自1959年7月被分配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炎陵县(当时还称酃县)以来,亲眼见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坳坳出落成如今这样美丽幸福的新模样,这其中,路网交通的逐步完善可谓居功至伟。

    ●深山之中的传奇之路

    1959年7月,我乘坐货车(名曰代客车)第一次踏上酃县的路,跳下车来,已是满身灰土,头发也染成了黄色,旅客个个怨声载道:“背时的车,倒霉的路。”

    当时的酃县,就只有这样一条公路,终点是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只有两条不足百米的小街且商铺寥寥无几的县城。直至改革开放初期,酃县能通上班车的也只有县城往十都、中村、塘田的3条公路。

    1971年开始,我在酃县教育局工作了将近10年。这10年,我靠双腿走遍了全县300多所小学。大多数路都是盘旋在山间的羊肠小道,逢水过的桥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木桥,有的就是两三根树木搭成的。最好的路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三条公路,但都是高低不平的泥沙路,坑坑洼洼的,雨天浊水喷溅,晴天尘土飞扬。车速好似黄牛拉车,一个小时也走不出30里,人坐在车上,好似坐在摇篮中,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公路上,来往车辆更是寥寥无几。那时我常去湘潭开会,早上七点多钟出车,要下午五点多钟才能抵达湘潭,偶尔回一趟浏阳老家,还得在醴陵住上一晚。

    这些并不好走的路,走起来虽然辛苦不便,却给了我不一般的感受。因为这些路充满着传奇,炎陵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莫不由这些路而来。

    炎陵的路,是老祖宗炎帝开辟的古色之路。几千年前,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他的部落来到这里,在炎陵的山山水水间遍尝百草,开辟出了一条又一条的山间小路,传说今天桃源洞黑龙潭的几处深深足印,就是炎帝经常在黑龙潭洗药留下的。最后炎帝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在了酃县鹿原陂。因此,酃县便成了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地,也才有了今日的炎帝陵。1994年,“酃县” 更名为“炎陵县”。

    炎陵的路,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走过的路,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之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秋收起义部队经莲花、宁冈来到酃县水口,综合各方面情况,作出了上井冈山的英明决策,从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一大批有志青年沿着这些山间小路走向革命,何孟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张经武、张平化、周里、廖海光屡建战功,两万多酃县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把鲜血洒在酃县的土地上。

    炎陵的路,是炎陵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之路。一代又一代的炎陵人民就靠着这些崎岖的山路,把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挑到集镇上,换回食盐、棉布、煤油、火柴、肥皂等日用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实生活,养成了热情好客、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

    炎陵的这些路深深教育着我,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写下了200多篇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并最终改变我之后的人生轨迹。

    ●改革春风吹来“三高一铁”

    1978年冬,改革开放的春雨润泽着中国大地,也使炎陵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讨论会,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认真听取了来自炎陵老区的人大代表曾筱平的发言后,语重心长地说:“饮水思源,不忘老区。”并当即指示国家发改委、湖南省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帮助炎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旅游产业作为炎陵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修一条高速过去,再造一个张家界。2002年12月,衡炎高速公路工程正式立项,并于2008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与此同时,炎睦、炎汝2条高速公路和经过炎陵的衡茶吉铁路也获国务院批准,先后开工建设。

    党的关怀,迅速传遍炎陵城乡,20万炎陵人民如沐春风,立即行动起来,主动让土地、拆房屋,不计个人得失,以最快的速度助力“三高一铁”建设。

    炎陵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植被茂密,地形十分复杂。修路工人和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创造了诸多全省、全国乃至亚洲修路史上的奇迹——衡茶吉铁路炎陵段34公里,有总长13453米的隧道8.5个,总长4566米的大桥和高架桥9座,占境内总里程的52.9%,其中霞阳镇的山垅隧道就长达3454米;炎汝高速公路炎陵段54.6公里,有总长19045米的隧道16个,总长4268.4米的桥梁37座,占境内总里程的42.7%;位于炎陵县城郊的炎睦高速Ⅱ号隧道,全长4664米,其中左洞长2340米,右洞长2324米,梅子山隧道长3581.5米;位于龙渣乡的洣水河特大桥最高处为712.7米,是亚洲第二高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三高一铁”中的这一条条隧道、一座座大桥,便利交通的同时,也为炎陵增添了道道传奇景观,让炎陵变得更加多彩。

    我清楚记得2014年7月1日,当那列满载旅客的火车徐徐进入炎陵火车站时,上千炎陵人民赶赴火车站翘首观望和欢呼雀跃的场面。在全县人民的尽情欢乐之中,我也亲身感受到“三高一铁”给人们出行带来的方便和幸福。

    与此同时,106国道,321、322省道和县道也得到拓宽改造和新建,村村组组都修建了水泥路。2014年底,总投资5.86亿元的炎陵旅游环线公路建成通车,起点沔渡镇,经十都镇、石洲乡、策源乡、水口镇、中村乡,止于船形乡,全长103公里,将神农谷、大院农场、梨树洲、炎帝陵等景区景点和各乡镇串在一起,促进湘东南旅游交通圈形成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相邻乡镇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民群众。

    ●好交通让炎陵人民富起来

    “三高一铁”的建成通车,国道、省道的升级改造,县乡村道的不断新建和连接,让炎陵的交通四通八达,为建设美丽幸福新炎陵,实现跨越式发展开辟了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炎陵旅游事业从此得到迅速提升。无数炎黄子孙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海外来到炎陵,拜谒老祖宗的安寢福地炎帝陵;参观毛泽东、朱德等创建的革命圣地;游览生态宝地神农谷公园……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88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3亿元,成功挤入“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炎陵经济事业从此得到快速发展。占地10.67平方公里的九龙工业区(含九龙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就是炎陵工业发展的一颗闪亮明珠,园区内厂房林立,机器轰鸣,车流如潮,130多家中小企业在这里落户,11000多农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岗位。数据统计,2022年炎陵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1家,亿元产值企业有30家,园区工业税收占全县总税收的38.56%,是货真价实的工业新城。

    炎陵丰富的资源和特产从此得以开发。17万公顷林木郁郁葱葱,6万亩果园硕果累累,一万亩茶园绿茵青翠。黄桃、柰李、茶叶、茶油、香菇、猕猴桃、青水笋、中草药、白鹅等炎陵特产源源销往全国各地;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150多座小水电站拔地而起,一根根银线连接着千家万户……

    炎陵社会事业得以繁荣。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省平安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连连获评。

    炎陵人民生活水平从此大大提高。近几年,炎陵人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22年,炎陵县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1元,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收入36662元,增长5.3%,农村居民收入12740元,增长7%。老百姓富裕了,不少人买起了私家小车,还有很多农民买上了小客车、大货车,载旅客,搞运输,川流不息地奔驰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人们远行探亲、旅游,坐上了便捷舒适的火车;不计其数的农民走出深山,在县城购房置业,县城人口增至6万余人,原来路旁的那些土坯房全都换成了外贴瓷砖、设施豪华的新楼房。

    2018年6月,经国家扶贫办检查验收,炎陵全县整体脱贫,同步迈向小康。

    炎陵的路,造就了今天美丽幸福的新炎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