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链”全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明

    第三届轨道交通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轨道交通的各类话题,热度依然不减。

    新一代SRT、复兴号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齿轨列车、氢能智轨,专供沙特的无人操作磷酸盐漏斗车……这些大国重器,让市民大呼过瘾;车轴、轮对、芳纶纸、减震器、IGBT、永磁电机……琳琅满目的零部件,让人大开眼界。

    “一杯咖啡的时间,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链”出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球独一份”的硬核实力。

    从整车到部件,从国内到国外,顺着轮轨,株洲造轨道交通装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奔流不息。

    完备:方圆5公里

    集聚400多家链上企业

    现代产业的竞争,就是产业生态的竞争。连点成链,打通上下游,集链成群,形成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制胜的不二法门。

    龙头企业大树参天,配套企业蔚然成林。

    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来看,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地方的产业生态能与株洲比肩——仅田心片区,就汇聚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多家百亿级龙头骨干企业,以它们为核心,方圆5公里之内,聚集了产业链供应链上40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产品覆盖轨道交通装备全行业10大核心系统和20种关键配套部件,本地配套率达80%以上。

    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如何形成的呢?

    株洲的答案,是毫不犹豫地坚持制造业当家,充分发挥“厂所结合”优势,外强招引,内促裂变,持续不断地完善上下游、布局高精尖。

    内促裂变,以龙头企业中车株机为原点,先后裂变分离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联诚集团、九方装备等多家核心部件企业;而这些企业又以自身为原点,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上百家企业就近配套、协同发展。

    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产生了强大发展的“核能”,裂变出了中车双碳产业园、中车尚驱、中车尚驰、时代华先等一批项目,培育了IGBT、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深海装备、工程机械、船舶电驱、污水处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外强招引,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市握指成拳、抱团发展,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创新建立链长制、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轨道交通集群推进机制,制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划,确定“一体引领(整车制造)、两核带动(核心部件、关键系统)、三向联动(向上游布局、向中游集聚和向下游延伸)、四驱延伸(功率器件、新型材料、新能源装备和现代物流)”的发展路径。

    石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办公室主任敬华兵透露,未来株洲将充分发挥“整机+核心部件与系统+基础零部件配套”的竞争优势,力争到2025年,集群规模稳步迈进2000亿元,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核心部件、器件、软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成为市场“领导者”。

    高效:6个月刷新

    地铁列车研发交付纪录

    产业链在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聚,不仅筑牢了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底座,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和快速联动,更让产业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时,展现出强韧的应变和抗风险能力,助力轨道交通装备更快、更稳地“走出去”。

    2023年1月22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开通,“株洲造”地铁列车载客运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称赞,“这是土耳其最快的地铁列车”。

    快,是列车的运行速度,更指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强韧高效的应变能力。

    时间回溯至2020年春,在当时全球供应链几近停顿的情况下,地铁列车如何在当年7月按期交付?

    依托强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株洲用行动作答:一周时间,中车株机和上下游企业整体复工。6个月后,地铁列车如期下线,创造全球新造最快地铁列车研发交付纪录。

    出口欧洲的双层动车组,在50余家配套企业通力协作下,18个月,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下线,项目周期是国际同类型产品的一半。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如果是全球采购,周期按月计算,在国内采购按周计算,在株洲配套供应最快可以按小时计算。”中车株机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监齐然说。

    龙头企业的响应需求在持续升级,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也在不断进步甚至“被进步”。

    进驻中车株机的供应商门户系统之初,联诚集团一度不适,产品及时交付率曾低至70%以下。经中车株机的管理帮扶,其产品及时交付率很快达到95%以上。

    随后,中车株机的这套系统及管理模式被联诚集团学去,迅速运用于其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水平、产品交付能力大幅提升。

    为了适配中车株机的“敏捷制造”,零配件的交付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也倒逼九方装备必须精细把控生产进度。

    这种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的独特性,让株洲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

    智能:产业插上

    “乘数腾云”翅膀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以数字化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作为我市的首个千亿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早已“乘数腾云”走在了智能制造的大道上。

    走进中车株机的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一大批机器人遍布焊接、抛光、机加工、自动化组装等工位,机械手臂上线翻飞,运载小车来回穿梭,多道工序同时加工。转向架智能制造投产运行以来,生产效率提升30%。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实施“智赋千企”三年行动,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批龙头企业先行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企业集体向“数”进发。继全球行业首个转向架智能车间后,中车株机公司还在继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工厂标杆,用5G专网覆盖全厂业务连接,改造提升面漆缺陷AI检测、有轨移车台防碰撞系统、有轨移车台预测性维护系统三大应用场景。

    链主企业不仅自建贯通供应链、覆盖多领域的企业级云平台,带动配套企业“云上”融入,还面向中小企业输出低成本、易部署、可复制的“轻量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自建“株齿云”以来,不仅让自身在企业数智化转型浪潮中走到了同类工业企业前列,更带动600多家上下游企业“上云用数”,研发输出工业App近300个,帮助中小企业节约数字转型成本超1000万元。

    在强大产业集群的孵育拉动下,全市企业“建云”积极性高涨,已建成风电云、陶瓷云等行业云平台22个,推动4335家企业上云、301家企业上平台,重点产业实现全覆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