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张力与共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严夏松

    张如辉近期去农村体验生活,写了一幅带有打油诗意趣书法作品,叫《瞎操心》,这幅作品被张如辉写得拙中见巧、质朴凝重,结构上多采用上重下轻,潜意识使欣赏者生出一种失衡的情愫,体现了相间得宜、错综为妙的艺术特色。这幅作品在笔法、笔势和笔意上都有独到艺术张力,这种张力留给欣赏者更广更深的代入空间。

    张如辉的书法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线条与结构的大胆创新,使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情感的融入与意境的幽深,又使作品有了更强的穿透力。

    清代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张如辉的书法艺术有着个性分明的艺术张力。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使他的作品更富于内倾性,更多地隐现着自己的意境和胸襟。

    艺术的张力体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能力,他源于艺术家在创作中所注入的情感、表现力、形式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可以传达艺术家对生活的看法以及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文化觉醒,这也让观众获得了更强的代入感和共情。

    张如辉在他书法作品的物相中揉进了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与人类情感。他认为作品入木三分水到渠成,是经历了时间对术、法、理、人、道的认知积累,要达到一种高维同频共振。他的作品“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就书写得拙中见巧、舒展飞动,点画多姿而有法,结构奇丽而有度。

    张如辉在书法之路上四十多年,遍临古帖,汉唐碑碣、秦汉隶篆、颜柳楷书等,并创造了以左手推、拖、顿、戳、擫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执笔方法。

    他认为:“书法的精髓是通法、擅变、达情、会意、冲和,擅变必须通法,通法才能变通。”他的书法作品《春华秋实》,是外交部赠送各国政要的艺术礼品。作品用笔圆融且方圆兼备,体现了一种庄严纯朴且刚柔相济的平和中正,有着一种大国担当的厚重气韵。

    对于艺术鉴赏而言,共情能力是很重要,代入者与艺术家们产生共情绝非易事。认知模糊,代入感不强是艺术欣赏的屏障。我初看张如辉的书法作品时有一种似曾相识感觉,但又有一种混沌、迷茫感,莫名的情愫在心里缠绕冲撞。从共情的角度来看,这种似曾相识的舒适感来自于情绪的代入,情感的共鸣。而另一方面,混沌迷茫的状态,说明了代入者对作品意境呈现、主题理解、细节感知和审美愉悦未达到更深的量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也欣赏得多了,那种混沌、迷茫的雾也在逐渐消融。

    共情首要的是一个情字,情绪、情感、情愫都是艺术家隐藏在作品里面的重要精神内核。书法书写得或直或曲,或浓或淡,或枯或实,或粗或细都是由书法艺术家自己的心境决定的。如他的作品《岳阳楼记》,是他的作品中很少用行书书写的,写得清雅飘逸,你仿佛置身于岳阳楼上,看着微波浩渺的洞庭湖,你的心境也随之泛起浪花细卷的情愫。

    张如辉的书法独特而又富有个性,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作品不拘一格、刚柔相济,给欣赏者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艺术视觉享受和审美愉悦。

  • 上一篇
  • 下一篇